迄今为止,大约有 103 人感染了 H5N1 禽流感病毒——即禽流感。然而,他们中几乎没有人将疾病传播给其他人。病毒的传播能力是其引发大流行的关键。新的研究表明,目前的禽流感病毒缺乏解锁人类上呼吸道某些细胞所需的关键蛋白质,从而阻止其通过打喷嚏或咳嗽传播。
威斯康星大学和东京大学的病毒学家河冈义裕(Yoshihiro Kawaoka)及其同事测试了从受感染者鼻子、喉咙和肺部呼吸道组织中分离出的 H5N1 毒株。虽然普通的人类流感病毒很容易与鼻子和喉咙细胞中的受体结合,但 H5N1 毒株仅附着在肺部最深处细胞的受体上。
河冈解释说:“在呼吸系统深处,存在禽病毒(包括禽 H5N1 病毒)的受体。” “但这些受体在上呼吸道中很少见。为了使病毒有效传播,它们必须在上呼吸道中繁殖,这样才能通过咳嗽和打喷嚏传播。”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刊登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
病毒需要进入这些细胞才能复制自身并传播到更多细胞。只有一种 H5N1 毒株——A/Hong Kong/213/03——显示出能够附着在任何一种类型的受体上,从而获得这种进入能力。研究人员在今天发表于《自然》杂志的论文中指出,研究结果表明了 H5N1 必须发生突变才能成为高度传染性病毒的一种方式。它也揭示了一种监测这种毒株出现的方法。河冈说:“识别出具有识别人类受体能力的 H5N1 病毒,将使我们离大流行毒株更近一步。” “识别人类受体可以作为[分离出的毒株]大流行潜力的分子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