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斯巴甜被宣布为“可能”致癌物。以下是其真正含义

联合国组织表示,这种人造甜味剂可能存在引发肝癌的风险——但没有证据表明在目前的每日限量下会造成危害

Brightly colored soft drinks

许多广受欢迎和畅销的无糖软饮料都含有阿斯巴甜这种人造甜味剂,联合国组织表示,它可能“可能致癌”,但如果在建议的每日限量内食用,仍然被认为是安全的。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于美国东部时间星期四晚些时候宣布,人造甜味剂阿斯巴甜现在被认为是“可能对人类致癌”。该机构专门发现,饮用人工甜味饮料与一种名为肝细胞癌的肝癌风险增加有关。

这项裁决并不意味着您需要停止食用所有含阿斯巴甜的产品,也没有改变世界卫生组织 (WHO) 提出的每日可接受摄入量。在同时发布的另一项裁决中,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 (JECFA) (该委员会评估食品添加剂带来的风险暴露水平)发现,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在目前每日可接受摄入量限值(每公斤体重 40 毫克)以下食用阿斯巴甜会造成危害。该限值由 JECFA 于 1981 年制定。对于一个 70 公斤(155 磅)的人来说,这相当于大约 14.5罐健怡可乐。

这些裁决给消费者留下了一个令人困惑的信息,即阿斯巴甜可能会导致癌症,但摄入量低于当前建议的限值可能风险不大。尽管如此,这两个组织都呼吁进行更多研究,以评估食用这种广受欢迎的甜味剂可能造成的任何潜在危害。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发布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报道。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 (IARC) 专著项目代理负责人玛丽·舒鲍尔-贝里根在周三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工作组将阿斯巴甜归类为可能对人类致癌的物质——即 2B 类——这是基于人类癌症的有限证据。”“IARC 的分类反映了关于某种物质是否可能导致人类癌症的科学证据的强度,但它不反映在给定暴露水平下患癌症的风险。”

IARC 是世界卫生组织的一个机构。根据现有数据,该委员会将物质分为 1 类(“对人类致癌”)、2A 类(“可能对人类致癌”)、2B 类(“可能对人类致癌”)或 3 类(“无法归类为对人类致癌”)。IARC 根据“有限”的证据表明阿斯巴甜会导致人类癌症,将其归为 2B 类。还有有限的证据表明它会导致实验动物患癌症,以及有限的机制证据表明它显示出人类致癌物的关键特征。

根据舒鲍尔-贝里根的说法,肝癌风险增加的发现是基于在美国和 10 个欧洲国家进行的四项大型队列研究中的三项研究。

IARC 得出结论,人类致癌性的证据是“有限的”,因为该机构无法排除所有其他可能解释结果的因素。它也无法排除反向相关性——即那些具有其他癌症风险因素的人可能更倾向于食用用阿斯巴甜增甜的食品或饮料。此外,关于阿斯巴甜消费的长期数据不多,因为它自 20 世纪 70 年代中期才被纳入食品中。

世界卫生组织营养和食品安全部主任弗朗切斯科·布兰卡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JECFA 得出的结论是,“没有来自实验或人体数据的令人信服的证据表明,在[前任]委员会设定的限值(即每日可接受摄入量为每公斤体重 40 [毫克])内摄入阿斯巴甜会对人体产生不利影响。”他说,JECFA 分析了关于活体受试者和实验室培养细胞中致癌基因突变的研究,但调查结果相互矛盾,没有发现此类毒性的证据。该委员会也没有发现证据表明阿斯巴甜与其他疾病风险有关,只有一篇论文显示了 2 型糖尿病的风险。布兰卡说,分析的研究不足以证明改变建议的每日限值是合理的。

食用含阿斯巴甜的食品或饮料的人们是否应该改变他们的行为?这取决于您食用无糖甜味剂的原因。在新闻发布会上,布兰卡指出,世界卫生组织最近表示,长期食用人造甜味剂来减肥没有效果。“如果消费者面临着是选择含甜味剂的可乐还是含糖可乐的决定,我认为应该考虑第三种选择,即改喝水,并继续限制所有含糖产品的消费,”他说。“这对正在形成终身口味偏好的幼儿尤其重要。”

一些科学家指出,仅仅将某物归类为致癌物是没有意义的。“仅分类充其量是无用的,在某些情况下——比如在本例中——是危险的,”意大利帕多瓦大学心胸和心血管科学与公共卫生系的教授安杰洛·莫雷托说。重要的是剂量。几乎任何东西,只要摄入足够量都可能是有毒的——即使是水,他说。

IARC 的裁决以其谨慎性而闻名——该机构此前曾宣布从芦荟、泡菜到手机等一切事物都可能致癌。莫雷托和他的同事在在线出版物《欧洲科学家》上写道,IARC 专著就像道格拉斯·亚当斯的小说《银河系漫游指南》中的超级计算机“深思”在那本书中,“深思”对“生命、宇宙和一切”这个问题的回答是“四十二”。然而,似乎没有人记得问题本身是什么。

莫雷托和他的同事写道:“就像‘深思’一样,IARC 对所有事物的‘42’答案都是‘致癌’,因为它的声明仅限于:致癌、可能或可能对人类致癌,或者‘我不知道’。”“但正如《银河系漫游指南》中的另一句名言告诉我们的那样,‘不要惊慌’。”

Tanya Lewis 是《大众科学》负责健康和医学的高级编辑。她为网站和印刷杂志撰写和编辑文章,主题范围从 COVID 到器官移植。她还出现在《大众科学》的播客《Science, Quickly》中,并撰写《大众科学》的每周健康与生物学新闻通讯。在她在《大众科学》工作的八年里,她曾担任多个职位,包括健康编辑、助理新闻编辑和《大众科学 Mind》的副编辑。此前,她曾为包括 Insider、Wired、Science News 等媒体撰稿。她拥有布朗大学的生物医学工程学位和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的科学传播学位。在 Bluesky 上关注她 @tanyalewis.bsky.social

更多作者 Tanya Lewis 的文章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