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研究人员发明了微型装置,这些装置比以往任何装置都更好地模拟了人脑中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因此具有类似人类解决问题能力的大型类脑机器可能会成为现实。
这项新研究可能会带来更好的机器人、自动驾驶汽车、数据挖掘、医疗诊断、股票交易分析以及“未来其他智能人机交互系统和机器”,韩国浦项科技大学的材料科学家、该研究的资深作者李泰宇(Tae-Woo Lee)表示。
人脑强大的计算能力源于其连接。先前的研究表明,大脑约有 1000 亿个神经元,以及大约 1 千万亿(100 万个 10 亿)个连接将这些细胞连接在一起。在每个连接处(即突触),神经元通常每秒放电约 10 次。
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订阅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以示支持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原则上,人脑每秒可以执行大约 1 亿亿次运算。相比之下,根据 TOP500 项目的排名,全球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中国的“天河二号”,每秒最多可执行约 55 亿亿次计算,TOP500 项目对全球 500 台最强大的计算机进行排名。然而,先前的研究表明,人脑仅消耗约 20 瓦的功率,这仅足够运行一个昏暗的灯泡,而“天河二号”消耗约 17.8 兆瓦的功率,足以运行约 90 万个这样的灯泡,TOP500 指出。[7 项受自然启发的巧妙技术]
科学家们希望制造出能够模仿人脑能力和效率的计算机。“开发具有与生物突触相似行为的人工突触将是关键的一步,”李告诉 Live Science。
到目前为止,人工突触比生物突触消耗更多的能量。先前的研究表明,生物突触每次神经元放电时消耗约 10 飞焦耳。现在,李和他的同事们创造的人工突触,每次突触事件仅需要约 1.23 飞焦耳,这使它们成为迄今为止开发的能量最低的人工突触,他们说。(作为比较,一个从约 3.3 英尺(1 米)处掉落到地球的小苹果会产生约 1 千万亿飞焦耳的动能。)
这项研究表明,人工大脑的“能量消耗和存储密度最终将与生物大脑匹敌,甚至超过[生物大脑]”,李说。
这些新型人工突触是一种晶体管或电子开关。通过打开和关闭,它们可以模拟突触的放电方式。
研究人员在一个 4 英寸(10 厘米)的晶圆上制造了 144 个突触晶体管。这些设备的核心是 200 到 300 纳米(十亿分之一米)宽的导线。(相比之下,人类头发的平均宽度约为 100,000 纳米。)研究人员表示,该设备的微小特征有助于降低其消耗的能量。[5 项正在彻底改变生物技术的惊人技术]
这种新设备由一种有机材料包裹另一种有机材料制成。研究人员解释说,这些材料有助于人工突触捕获或释放带电离子,从而模拟生物突触的工作方式以及电子开关的打开或关闭方式。
人工突触模拟了实际人类神经纤维的长形状和柔韧性。李说,原则上,研究人员还可以将这些设备排列在 3D 网格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模仿人脑。然而,他补充说,要创建这种人工突触的 3D 网格,还需要在 3D 打印方面取得进展。
李说,研究人员现在正在努力开发仅几十纳米宽的有机纳米线。他们还认为,通过调整他们使用的材料的选择和结构,可以进一步降低突触晶体管的能耗,他补充说。
科学家们于 6 月 17 日在《科学进展》杂志上在线详细介绍了他们的发现。
版权所有 2016 LiveScience.com,一家 Purch 公司。保留所有权利。未经允许,不得发布、广播、重写或重新分发此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