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些孩子是否更容易成为自恋者?

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亚伦·L·平卡斯解释说

仅用于说明目的。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有些人确实更容易发展出自恋型人格。自恋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一切都以我为中心!”)、自大(“我比你强!”)和虚荣(“看我!”)。它涉及多方面的心理特征、动机和需求,这些会影响一个人的思维、感受和行为方式。鉴于这种复杂性,发展这种极端的自恋形式并非像遗传特定的基因或经历特定的事件那么简单。相反,成为自恋者可能涉及遗传和心理或环境因素的复杂混合。

目前,我们对等式的心理方面了解更多。到目前为止,研究人员已经确定了两种可能导致自恋倾向的主要轨迹。第一种情况涉及从家庭成员、老师或教练那里获得无条件积极反馈的儿童,尽管他们没有表现出值得称赞的特质。社会学习理论应用于自恋的发展时,表明一个人如果持续获得赞美,无论其真实能力如何,都会期望从所有人那里获得这种反馈。这样的孩子可能无法获得现实的自我概念,即承认他们的缺点和优点的自我概念。

第二种轨迹涉及相反的情况。在冷漠和匮乏的家庭中长大的孩子也可能发展出自恋型人格。接受不足的肯定和支持可能是痛苦和令人沮丧的。为了应对这种沮丧,孩子们可能会通过压抑负面情绪并用扭曲的、夸大的自我概念取而代之来保护自己。与第一种轨迹类似,孩子们的自我概念可能会变得不切实际地膨胀,并且与他们真正的技能和成就不符。为了支持这种观点,他们也可能期望从他人那里获得持续的赞美。


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这些模式可能难以改变。自恋者经常给人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但他们难以维持长期的关系——无论是个人关系还是职业关系。尽管研究人员已经开始开发基于心理疗法的干预措施来抑制自恋特质,但自恋者通常不会承认他们需要这些干预措施。

通过电子邮件提交的问题

您有关于大脑的问题想请专家解答吗?请发送至MindEditors@sciam.com

SA Mind Vol 27 Issue 5本文最初以“某些孩子是否更容易成为自恋者?”为标题发表在SA Mind 第27卷第5期(),第72页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916-72b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