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尔·克纳弗,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心理学副教授,回应道
关于我们是天生慷慨还是贪婪,以及这些倾向是由我们的基因还是环境塑造的,目前尚无定论。
一些证据表明人类天生具有合作性。研究表明,在生命的第一年,婴儿就表现出对他人的痛苦的同情。在生命的后期阶段,我们经常合作实现目标,并在需要时互相帮助。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然而,社会中也充斥着自私行为的例子。最近一项研究使用了一种经典囚徒困境的版本,该困境可以测试人们为实现更大的利益而放弃自私利益的意愿。在对不同的策略和结果进行建模后,研究人员发现,自私比合作更有利。然而,这种好处可能是短暂的。另一项研究表明,合作的玩家从长远来看表现更好。
看来人性既支持亲社会特质,也支持自私特质。基因研究在识别它们的生物学根源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通过比较基因几乎 100% 相同的同卵双胞胎和基因约有一半相同的异卵双胞胎,研究人员发现了压倒性的证据,证明基因对分享和同情等行为有影响。在这些双胞胎研究中,同卵双胞胎和异卵双胞胎被置于假设场景中,并被要求,例如,与同龄人分享一笔钱。此类研究通常还依赖于仔细的心理评估和 DNA 分析。
其他工作突出了特定基因作为关键角色。我和我的同事最近发现了一个与利他行为相关的基因,并发现它的一个特定变体与学龄前儿童更自私的行为有关。
至于我们可能如何获得合作的基因蓝图,进化科学家提供了几种解释。合作行为可能首先在亲属中进化出来,以促进其基因谱系的延续。随着社区的多样化,这种互助可能扩大到包括没有血缘关系的人。另一种可能性是,人类为了获得某种优势而合作,例如声誉的提升。最后,一个备受争议的观点是,进化过程发生在群体层面。高度合作的群体更有可能生存下来,因为他们可以共同努力实现不那么合作的群体无法实现的目标。
然而,几乎没有行为是完全由基因决定的,即使在同卵双胞胎中也是如此。文化、学校和教养是合作的重要决定因素。因此,我们采取合作还是自私行为的程度对每个人来说都是独特的,并且取决于各种基因和环境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