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紧张局势正在升级,但合作可能使各国受益最多  

看似挑衅的行动实际上可能是有益的

Peter Horvath(插图);Getty Images(旗帜、坦克、冰和水

3月28日,五架美国B-52轰炸机在挪威海的北冰洋上空进行了一次训练任务。来自挪威的F-16战斗机也在空中,这是在瑞典北部举行的涉及1万名士兵的北约联合演习的一部分。出乎意料的是,两架俄罗斯图-160轰炸机闯入了同一空域。挪威感到惊讶,紧急起飞F-16战机跟踪入侵者。

图-160轰炸机继续向英国方向飞去,然后掉头返回国内,但它们的出现令人担忧。美国和俄罗斯的轰炸机都可以携带核武器,而且不到两个月前,两国都宣布将退出《中程核力量条约》,因为它们不再有兴趣遵守其规则。尽管美国和挪威的飞机没有进入俄罗斯领空,但俄罗斯可能将这次演习解读为北约发出的信号,表明它可以将核武器运送到靠近俄罗斯边境的地方。或许俄罗斯军方觉得有必要提醒盟国,它也拥有充足的空中力量。

有理由关注北极正在发生的事情,并担心紧张局势正在升级。全球变暖使得物理通道更容易进入,这使得该地区在拥有北极圈以上陆地或海洋领土的八个国家(俄罗斯、芬兰、瑞典、挪威、冰岛、丹麦(通过格陵兰)、加拿大和美国)的政治议程中占据了重要位置。英国、日本和中国等其他有影响力的参与者也更加关注北极海洋融化带来的新利益。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称,北极可能蕴藏着世界上尚未发现的石油的13%和天然气的30%。各国还在关注穿越俄罗斯海岸的东北航道和穿越加拿大海岸的西北航道日益无冰的航运路线,以及潜在的大型渔场。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比这些因素更重要的是俄罗斯明显的统治该地区的愿望。在弗拉基米尔·普京总统的指示下,该国已大力投资于重新开放北极军事基地和港口。它正在那里建立一个导弹预警系统。俄罗斯正在扩建其破冰船队,以确保北极全年机动性。其新型强大的核动力LK-60破冰船“乌拉尔”号于5月下水。

其他国家正在做出回应。英国最近宣布了一项新的国防北极战略。2月份,美国国会指定了6.75亿美元用于建造一艘重型极地破冰船,3月份,美国海军宣布今年夏天将派遣多艘水面舰艇穿越北冰洋。4月份,美国海岸警卫队发布了一项新的北极战略,呼吁加大投资。在北极理事会2019年部长级会议上,国务卿迈克·蓬佩奥严厉批评俄罗斯(和中国)在北极地区的 агрессивное поведение。这些行动可能反映了政策上潜在的转变,即更加坚定地平衡俄罗斯在那里的影响力。蓬佩奥甚至强调单边行动而不是合作。

图片来源:Katie Peek;来源:Philippe Rekacewicz,UNEP/GRID-Arendal

从战略上讲,北极对俄罗斯及其竞争对手来说极其重要。俄罗斯的核威慑力量与核潜艇密切相关,其最重要的潜艇基地位于其北极海岸沿线。最近一系列的活动引发了人们的担忧,即更容易进入的北极将导致该地区出现所谓的“冷战”。自俄罗斯于2014年吞并克里米亚半岛以来,北约与俄罗斯之间的关系一直特别紧张;令人担忧的是,任何一方都可能将北极作为在叙利亚或乌克兰等其他局势紧张地区进行谈判的筹码。3月份,俄罗斯宣布将收紧外国船只通过北方海路的规定。

更复杂的是,五个北极沿海国家中的四个已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向联合国提交了权利主张,以开发其延伸大陆架——远至北冰洋的海底。特别是俄罗斯、丹麦和加拿大之间存在大面积的重叠。俄罗斯一直在遵循《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程序,因为它有很多收获,因为它拥有非常长的北极海岸线和浅大陆架。但如果北极国家无法在政治上解决其重叠的主张,俄罗斯可能不会友好相处,并且将准备好其北极军事力量。

然而,冲突并非必然不可避免。北极国家有充分的理由进行合作。而且他们正在采取的一些行动可能并不像看起来那么具有侵略性。例如,北极的条件非常恶劣,以至于许多民用任务(例如石油勘探或航运交通监控)只能使用军事设备和人员来完成。

俄罗斯领导人也很清楚,任何公开冲突都可能注定北极石油和天然气的开发将失败,因为这项工作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包括西方国家和公司在内的国际合作伙伴。即使海上没有冰,开采资源也是昂贵且技术上困难的。俄罗斯的亚马尔液化天然气(LNG)项目仅部分位于近海且靠近海岸,耗资270亿美元。俄罗斯不愿意单独出资,因此它接纳了来自法国和中国的合作伙伴。

该国对外部融资以及技术专长的依赖为克制提供了动力,尤其是在海底主张重叠的地区。俄罗斯和挪威这两个在近海资源中拥有巨大利益的北极国家,必须为外部投资者建立稳定的投资环境。两国在2010年仅用几周时间就解决了巴伦支海的边界争端,此前双方的僵持局面已经持续多年,这正是两国的意图。

石油和天然气甚至可能不会为争论提供太多理由。只有俄罗斯和挪威对开采这种资源非常感兴趣,因为它构成了他们出口收入的很大一部分。美国和加拿大在非北极地区拥有更大、更容易获取的化石矿藏,例如墨西哥湾的石油、美国各州的页岩气和艾伯塔省的油砂。

此外,绝大多数预计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都位于五个北极沿海国家的专属经济区(EEZ)内,这些专属经济区从海岸线延伸200海里(370.4公里)。正如《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的那样,每个国家都对其专属经济区内的资源拥有控制权。当然,预计在延伸大陆架上会有一些石油和天然气矿藏,那里发生了主张重叠,但由于《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则将支持俄罗斯大片区域的主张,因此几乎没有理由认为其领导人会破坏对这些重叠的和平解决。

最重要的是,北极资源需要有利可图才能开发。每桶80美元的石油(自2014年10月以来未见的价格)可能证明在一些近海油田开采是合理的,但肯定不包括那些位于遥远的延伸大陆架地区的油田。“什托克曼”天然气田的命运就是一个例证,该气田位于俄罗斯巴伦支海专属经济区内。它于1988年被发现,是世界上最大的气田之一,估计天然气储量为3.8万亿立方米。在2000年代初期,普京多次声称俄罗斯将开发该气田。但随着美国页岩气革命的兴起以及到2010年世界市场上天然气供应过剩,该项目最终被搁置。专属经济区以外的任何北极主张大多是象征性的。它们是为了确保在遥远地区获得资源,以防这些资源在未来某天变得有价值,而不是为了在其他国家之前“争夺”资源。

围绕北极航运路线的 агрессия 似乎也不太可能发生。尽管具有无畏的诱惑力,但大多数托运人并不认为这些通道与通过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的全球贸易路线具有竞争力,即使那些既定路线更长。北极走廊的季节性(冬季冰冻将持续多年),加上恶劣的天气和不足以按时安排日程的基础设施,大大降低了北极航线对国际海运贸易的重要性。

2018年9月,丹麦航运公司马士基运营的一艘集装箱船首次通过北方海路,这被认为是一次性的试验。它并不代表常规贸易运输的开始。马士基的首席技术官总结道:“目前,我们不认为北方海路是东西方现有航线的可行商业替代方案。”在高纬度地区的海军交通可能有助于为俄罗斯在萨贝塔的新港口运送物资,并为亚马尔地区运出液化天然气,尤其是在夏季,但这些任务主要涉及俄罗斯船只,与国际海运贸易无关。

许多国家和公司曾希望冒险进入北极捕捞更多的鱼,因为大西洋鳕鱼和太平洋鲑鱼等重要物种正在向北迁移。但利润高度不确定。2009年,美国关闭了阿拉斯加海岸附近的楚科奇海和波弗特海专属经济区的大片区域,禁止商业捕鱼,因为缺乏关于那里渔业可持续性的数据。2015年,北冰洋沿岸的五个国家实际上暂停了公海(超出其专属经济区)的商业捕鱼。然后,在2018年,这些国家签署了一项为期16年的商业捕鱼禁令;冰岛、欧盟、中国、日本和韩国也签署了该禁令。主要目的是创造时间来收集关于渔业的深入科学数据,并设计可持续和有序的商业利用。

在评估未来冲突的可能性时,重要的是要记住,北极地区历来是国际合作的场所:北极国家、一些非北极国家以及北极土著民族的代表多年来一直和平合作。1991年,八个拥有北极领土的国家及其土著人民通过了《北极环境保护战略》,该战略促进了在监测和保护该领土方面的合作。该协议促使各方于1996年建立北极理事会。它已成为北极的中心论坛,并始终如一地产生成功的合作倡议和决策。今天,理事会还包括非政府组织、科学机构和联合国协会。2018年,理事会被提名为诺贝尔和平奖。

理事会因不解决军事和安全问题而受到批评,但这些问题不在其职权范围内。当然需要外交渠道来解决安全问题,但理事会不是解决这些问题的场所。各国已经建立了一些这样的渠道,例如北极安全部队圆桌会议和北极海岸警卫队论坛,这些都是在国家之间建立的所谓的信任和安全措施的一部分,正是为了化解潜在的紧张局势。为了解决海底主张重叠的问题,各国应直接谈判,就像他们已经对其他摩擦进行谈判一样。

冲突通常是认知的产物。如果俄罗斯收紧穿越北方海路的规则能够带来更安全的航行和更大的环境保护,那么实际上可能是有益的。靠近海岸线的航道规则并非俄罗斯或北极所独有;苏伊士运河和巴拿马运河都有许多船东必须遵守的规则。美国新的一艘重型极地破冰船将是该国唯一的一艘,可以最好地用于改善全年进入其自身北极水域的通道。此外,破冰船不是军舰,即使是军舰,一艘船也不足以对俄罗斯庞大的破冰船队构成可信的威胁。

看似挑衅的行动可能有其他解释。对于许多俄罗斯公民和土著人民来说,北极是他们身份认同的核心,建立在几个世纪以来探索和掌握北方的基础上。当俄罗斯潜艇探险队于2007年8月在北极海底插上一面旗帜时,这种噱头不是为了夺取土地;这是一场表演,旨在面向国内观众,象征着俄罗斯有能力到达北极最远的地方。

正如在世界任何地方一样,对抗仍然可能发生,也许来自意想不到的来源。自2013年以来,中国船只至少进行了22次通过东北航道的商业航行,是中国以外使用该航线最多的国家。中国还在试图将北极重新定义为全球舞台。2018年1月,中国政府发布了一份名为《中国的北极政策》的白皮书,其中声明“北极局势现在已超出其原有的北极国家之间或区域性质”。但中国的到来并不意味着风险更高。俄罗斯和格陵兰欢迎中国的投资。经济合作可以促进政治合作并取得成功。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