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贝壳证实气候变化与温室气体之间的联系

一种分析化石贝壳的新方法证实了大气中二氧化碳水平与海洋变暖之间的联系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Domatoceras,一种带硬壳的鱿鱼的先驱,在4.43亿年前的早志留纪时期繁盛。一亿多年后的石炭纪时期,Pentamerus,一种类似蛤蜊的双壳无脊椎动物,聚集在海底。两者都在其罕见同位素的碳和氧中,以及在它们碳酸钙贝壳中,这些贝壳后来变成了化石。通过检查这种结合的罕见同位素的百分比,科学家们现在已经证实了二氧化碳水平与古代气候变暖之间的联系。

碳和氧的某些同位素具有额外的中子,特别是13C和18O,它们在较低温度下更容易彼此结合。由于科学家们知道有利的结合条件,因此古代贝壳中这种配对的数量为不同时期提供了一个温度计。

加州理工学院的地球化学家罗斯玛丽·卡梅和约翰·艾勒及其同事,统计了来自志留纪和石炭纪时期的化石贝壳中的这些耦合,并发现,与早期的发现相反,志留纪较高的二氧化碳浓度确实与较高的海洋温度有关。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艾勒说:“定量重建此时期地表温度的尝试表明,这两个时期的平均全球温度彼此相似。我们的结果表明,志留纪的热带海洋比石炭纪温暖得多,这与关于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重要性的普遍预期相符。”

之前的大多数重建依赖于诺贝尔奖获得者哈罗德·尤里根据温度测量碳酸钙和海水中18O相对浓度的测量方法。但该方法基于海洋中18O的原始浓度,而从化石记录中准确重建原始浓度极其困难。

艾勒认为,新的测量方法更准确,因为它们不依赖于此类海水数据。该团队计划改进他们在《自然》杂志中描述的新方法,并使用它来评估其他时期的温度,例如大约5500万年前发生的古新世-始新世极热事件,当时气候从相对凉爽突然转变为极热,以及地球周期性大规模灭绝期间的温度。

这一发现进一步证实了温室气体驱动气候变化的观点,并预示着目前大气中此类气体浓度增加的不祥之兆。艾勒说:“它支持这样一种观点,即你可以使用简单的辐射平衡论证——即温室效应,将大气化学与全球温度联系起来。”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