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消费者联盟的一项新分析显示,越来越多的汽车正在达到或超过联邦燃油经济性标准,尽管汽车的改进速度超过了卡车。
该进展意味着汽车制造商有望实现联邦政府设定的目标,即到2025年将燃油效率比2012年提高一倍,根据 报告。
“美国消费者正在享受各个级别中各种各样的燃油效率高的汽车,” CFA公共事务主管杰克·吉利斯说。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 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报道关于发现和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这些规则由美国环保署和国家公路交通安全管理局制定,要求汽车制造商在不同车辆尺寸类别中逐年提高燃油效率。政府将决定是否在今年开始的漫长审查过程后更改标准,这引起了汽车制造商的相当大的期待。自几十年前这些标准开始实施以来,并且在2012年被奥巴马总统收紧后,该行业一直符合这些标准。
由于规则设定了平均目标,汽车制造商可以销售低于和高于标准的汽车组合。 连续第三年,超过一半的可用车辆的窗户贴纸评级至少为每加仑23英里。窗户贴纸评级与企业平均燃油经济性 (CAFE) 评级不同,但根据该报告,它大约相当于今年的要求。
“好消息是,我们对美国车队当前燃油经济性的分析表明,制造商正在遵守并超过 CAFE 要求,”吉利斯说。
CFA 的分析追踪了市场上近 1,100 辆可用车辆的燃油经济性,而不是销量。密歇根大学交通运输研究所的数据显示,自 2014 年初以来,实际售出车辆的平均窗户贴纸燃油经济性一直徘徊在每加仑 25.3 英里左右,去年年底略有下降。
汽车制造商“已尽可能快地推出了节能汽车,因此[他们]目前在达到政府标准方面处于领先地位,但未来还有更严格的目标,”汽车制造商联盟贸易团体表示。
吉利斯说,判断未来是否会继续遵守这些标准的一个好方法是关注新款车型。
符合标准的新车型仅在未来几年内
至少根据他们提供的产品,他分析的 16 家主要汽车制造商中,有 15 家达到或超过了他们 2015 年的燃油经济性表现,这与去年的倒退有所不同 (ClimateWire,2015 年 5 月 26 日)。
他指出,车队中 10% 的“全新”车型的燃油效率显着提高,之所以称为“全新”,是因为制造商可以采用他们最新的节油技术,而不是调整旧车型。 63% 的“全新”2016 款车型符合 CAFE 标准,而去年为 41%。
“全新”乘用车(其中 80% 符合 CAFE 标准)推动了这一趋势。 例如,全新的雪佛兰迈锐宝系列,由于采用了发动机启停和混合动力发动机等新技术,其燃油经济性范围从 2015 年的每加仑 24 至 29 英里跃升至 2016 年的每加仑 28 至 46 英里。
相比之下,符合 CAFE 标准的全新轻型卡车和 SUV 的百分比保持不变,为 40%。
这意义重大,因为在油价暴跌的情况下,美国人购买的卡车和 SUV 比乘用车更多。 去年,轻型卡车的销量创下纪录,尽管乘用车销量下降,但仍将整体汽车销量推高至创纪录的 1750 万辆。 这一趋势一直延续到 2016 年。
汽车制造商抱怨说,消费者对燃油效率较低的汽车的需求使他们更难达到联邦标准,但 CAFE 要求会根据销量自动调整。 然而,卡车销量增加确实会导致整体燃油和排放量减少。
尽管如此,根据 CFA 报告,即使是最大的油老虎也在提高燃油效率。 每加仑 16 英里以下的类别从 2015 年的 6% 下降到 2016 年的 4%。每加仑 30 英里以上的类别从 11.7% 增长到 13%。
燃油效率最高的汽车提前数年完成了任务。 19 款“全新”车型中有 18 款符合 CAFE 标准,并且至少在未来两年内仍将如此。 本田新款思域是美国最受欢迎的内燃机汽车之一,到 2023 年仍将符合标准。 雪佛兰沃蓝达、雪佛兰 Spark (EV)、Smart ForTwo (EV) 和丰田普锐斯均已达到 2024 年的标准。
今年也标志着第一家非电动汽车公司首次在其整个车队中达到或超过燃油经济性。 马自达汽车公司生产的每辆汽车都达到了其目标,这是以前只有特斯拉汽车公司才实现的成就。
三菱汽车公司在其达到或超过目标的车辆份额方面也取得了显着增长,从 2015 年的 39% 增至 79%。 但这项荣誉带有一个很大的警告。 上周,这家日本汽车制造商承认操纵数据以夸大在亚洲销售的 625,000 辆汽车的燃油效率。
“如果公司操纵测试,而其他公司正在重新审查他们的测试结果,这将给消费者的态度和汽车制造商的信誉蒙上阴影,”吉利斯说。
CFA 研究主管马克·库珀领导的一项调查显示,尽管目前汽油价格较低,但燃油经济性对 80% 的消费者很重要。 同样比例的人也表示他们支持联邦燃油经济性标准。 在过去十年中,这些数字保持不变或略有增加。
经 Environment & Energy Publishing, LLC. 许可,转载自 Climatewire。 www.eenews.net, 202-628-6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