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亚马逊一直被认为是未开化的荒野的典范。但是,数千年来,人们一直生活在世界上最大的雨林中,进行狩猎、采集和耕种。多年来,研究人员一直在争论人类活动对亚马逊的影响有多大。而现在,一项研究描述了古代人改变他们周围森林中树木分布的程度。
该论文于3月2日发表在《科学》杂志上,发现许多驯化的树木和棕榈树在亚马逊的过度分布可能性是非驯化树木的五倍。研究人员还发现,驯化的植物倾向于聚集在前哥伦布时期定居点的遗址附近,或在克里斯托弗·哥伦布到来之前人们居住的地区。他们认为,这种模式可以帮助其他科学家发现亚马逊中尚未发现的古代定居点。
“仅仅研究构成这些树木和棕榈树群落的环境条件是不够的,”荷兰瓦赫宁根大学的古生态学家、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卡罗莱纳·莱维斯说。“我们需要问‘这些群落中存在哪些人类影响?’”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丰饶之角
莱维斯和她的团队使用了来自亚马逊树木多样性网络的数据——该网络是一个共享亚马逊棕榈树和树木信息的学者团体——来估计雨林中的生物多样性。到目前为止,网络中的科学家已经在亚马逊识别出4,962种棕榈树和树木。在85种驯化的木本植物中,莱维斯发现其中约有20种,如巴西坚果(Bertholletia excelsa)和可可植物(Theobroma cacao),被过度分布。
研究人员想知道这是否是由于人类的影响还是环境造成的。因此,他们将驯化物种的分布与 3,000 多个已知的前哥伦布时期考古遗址和可能的定居点区域进行了比较,包括河流附近。与非驯化物种相比,驯化物种更有可能在古代人居住的地方繁荣生长。
总而言之,亚马逊地区驯化物种分布的约 20% 似乎是由人类影响驱动的,而 30% 可能归因于土壤成分等环境因素。然而,在拥有大量前哥伦布时期人口的亚马逊西南部,驯化物种分布的约 30% 源于人类活动。不到 10% 是由于环境条件造成的。
旧与新
阿姆斯特丹大学的古生态学家克里斯特尔·麦克迈克尔警告说,这并不一定意味着古代人类的行为是驯化植物分布的唯一原因。“众所周知,古代人和现代人都定居在相似的地区。”因此,她补充说,现代群体对我们今天看到的生态系统的影响可能与古代群体一样大。
佛罗里达理工学院墨尔本分校的生态学家马克·布什说,人类的行为也可能创造了有利于驯化植物而不是其野生亲属的条件。而且,驯化物种可以比非驯化物种更容易地重新在受干扰的地区定居,而无需任何人的帮助。
当人们放弃中美洲的玛雅遗址时,Brosimum 树木重新在这一地区定居。但多年来,研究人员认为玛雅人是故意种植它们的。布什说,莱维斯和她的团队可能正在观察类似的现象。
莱维斯承认,他们的研究并没有将现代人的影响与其祖先的影响区分开来。但布什和麦克迈克尔都认为,无论原因如何,亚马逊植物的分布都遵循现代和古代人类的定居点。莱维斯和麦克迈克尔正在开发一个模型,利用这种模式来寻找可能在数千年前有人居住的地区。
莱维斯最终表示,这项研究表明,亚马逊不是一个未开化的丛林,而是一个人类参与了很久的生态系统,他们的行为在这片土地上留下了印记。
“人们希望保护原始森林以进行保护和维护生命,”她说。“但如果这是真的,如果人们通过驯化棕榈树丰富了森林,这也是一种文化产物。”生活在这些人口稠密地区的树木可能是充满活力的过去的遗迹。
本文经许可转载,并于 2017 年 3 月 2 日首次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