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广益:释放网络的协同潜力

理解新颖性如何从复杂系统中涌现是一个新的前沿领域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还记得协同效应吗?它是 1990 年代末互联网时代最热门的流行语之一。互联网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容易将人和组织拉入合作网络,大批初创公司兴高采烈地涌入,以利用新的效率和营销机会。人们普遍期望整体大于部分之和,尽管支持者有时对如何实现这一点(以及如何围绕它建立真正的商业主张)含糊其辞。

十年以及一个繁荣与衰退周期之后,互联网的协同效应承诺正在生效。得益于 Web 2.0 的协作企业,人们经常在 Facebook 上透露自己的生活经历,通过 Flickr 分享照片,为维基百科贡献内容,并在 Twitter 上向任何愿意阅读的人发布他们的想法。协同效应可能在当今的董事会行话中退居“社交网络”和“用户生成内容”之后,但信息技术确实使这成为协作的黄金时代

Web 技术协议的作者蒂姆·伯纳斯-李认为,Web 增长的现象值得专门研究,正如他在与奈杰尔·沙德博尔特的文章中倡导的那样。某些东西使 Web 在激励和赋能创新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诀窍在于找出哪些特性对此目标最为重要,以便可以进一步增强或在其他情况下复制。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今天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作为通过 Web 自发涌现的企业的一个例子,沙德博尔特和伯纳斯-李没有引用开放假肢项目,记者萨姆·博伊金在“开源手臂”中对此进行了报道,但他们本可以引用。正如失去手臂的战场退伍军人和事故幸存者悲惨地知道的那样,现有的假肢只是差强人意的替代品。不幸的是,由于此类假肢的商业市场非常小,改进进展缓慢。然而,最近,一个富有同情心的设计师社区已经开始着手解决这个问题,他们的网络协作以开源软件项目为模型。博伊金描述了他们迄今为止取得的一些惊人进展。

也许这只是一厢情愿的想法,但我怀疑对数字网络及其涌现特性的研究有一天可能会对生物网络的行为方式产生有价值的见解。当然,该领域不乏需要阐明的谜团。例如,神经生物学家仍处于理解大脑中相互作用的神经元网络如何传递相当基本的认知功能的早期阶段。目前尚无人能说像智力这样抽象的特质是如何连接到大脑中的。然而,研究已经相当确凿地表明,通过智商测试测量的智力的某些组成部分是遗传的,因此必须在我们基因中体现出来。

然而,正如科学作家卡尔·齐默在他的文章“寻找智力”中解释的那样,这种遗传成分的性质很难确定。研究人员可以指出特定的 DNA 片段,每个片段都可以为智商增加少量,但永远不会超过几分。除非这些研究遗漏了某些东西,否则这些基因的总和不知何故为智力带来了超过其个体贡献总和的提升。因此,无论它是否是当前流行的流行语,我们的大脑中都存在协同作用。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