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各国正在积极准备对抗一种名为草地贪夜蛾的入侵性作物害虫,该害虫自一年多前抵达非洲大陆以来,已迅速蔓延。这种毛虫已对包括玉米、小米和高粱在内的主要农作物造成了破坏。专家警告说,欧洲和亚洲可能成为下一个目标。
官员们本月早些时候在津巴布韦哈拉雷举行了紧急会议,该会议由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 (FAO) 的非洲区域办事处组织,旨在协调应对措施。16 个国家同意制定紧急计划,以提高该区域管理作物害虫的能力。“哈拉雷会议的主要目标是加强各国的准备工作,” 粮农组织南部非洲作物官员乔伊斯·穆利拉-米蒂说。受影响的国家正在评估其应对其他新入侵性害虫的准备情况。
研究人员还在启动研究,以了解害虫在新环境中的行为,以及其对杀虫剂的敏感性。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有关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草地贪夜蛾 (Spodoptera frugiperda) 起源于中美洲和南美洲。它于 2016 年 1 月首次在西非被发现,此后已蔓延到非洲大陆的至少 12 个国家,仅在过去 2 个月就到达了其中 7 个国家。
这种害虫是草地贪夜蛾的幼虫形态,它具有贪婪和不加选择的食欲,会吞噬 100 多种不同的植物,包括多叶作物。哈拉雷会议上的官员报告称,非洲 4 个国家至少已有 29 万公顷的农田被摧毁。他们警告说,这被低估了,确切的数字可能要高得多。
不断变化的生态
草地贪夜蛾在其流行的国家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粮农组织估计,仅巴西每年就花费 6 亿美元来控制虫害。
非洲有自己的粘虫物种,Spodoptera exempta,它也会吞噬玉米植株的叶子。但入侵性的草地贪夜蛾尤其令人担忧,因为它还会吃掉植物的生殖部分,直接吃掉玉米棒本身,导致更多的作物损失。
非洲科学家们正在调动他们的力量,研究草地贪夜蛾在不同地区的迁徙情况。“尽管昆虫的基本生物学特性仍然相似,但不同环境条件和寄主植物范围对害虫的对抗可能会导致害虫产生不同的反应,” 南非波切夫斯特鲁姆西北大学的动物学家约翰尼·范登伯格说。
范登伯格和他的两位同事将负责在南非开展关于害虫生态的研究。这将包括研究草地贪夜蛾在一种名为Bt 玉米的转基因 (GM) 玉米上的功效和管理。这种转基因作物在该国广泛种植,希望它可能比传统玉米更能抵抗害虫 - 正如巴西的经验所证明的那样。这项生态研究将检查草地贪夜蛾在当地种植的玉米以外的植物上的行为,并调查其在南非剧烈变化的气候带中的表现。
研究人员还将研究为应对草地贪夜蛾而不得不通过正在进行的紧急登记程序匆忙上市的商业杀虫剂的功效。
可能的蔓延
英国兰卡斯特大学的生态学家肯·威尔逊警告说:“草地贪夜蛾很可能从其目前在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分布地迅速蔓延开来。“从那里到南欧,只不过是一跳、一跳和一跳。”
由于毛虫可以在如此多种植物上生存,因此它很可能在南欧全年持续存在。因此,预计它会迁徙到东欧和亚洲,或者通过农业出口被运到那里,“并非不合理”,威尔逊补充说,他将与赞比亚卢卡萨大学合作评估草地贪夜蛾造成的损害。
尽管没有人知道这种昆虫是如何进入非洲的,但专家表示,贸易增加和气候变化是可能的罪魁祸首。
与 2014-16 年厄尔尼诺天气系统相关的干旱,以及随后与相关的拉尼娜系统相关的当前高降雨量,为非洲粘虫爆发创造了“完美条件”,威尔逊说。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我们可能会预计温度和降雨量出现更多波动,” 他说。“此外,随着全球贸易和旅行的增加,我们可以预期害虫在各大洲内部和之间会有更大的流动。” 这可能会因食物短缺而加剧,从而刺激农产品的大量流动。
穆利拉-米蒂指出,粮农组织观察到入侵物种的蔓延,尤其是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区有所增加。
去年,由澳大利亚堪培拉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生态学家迪安·派尼领导的一个团队分析了 1300 种入侵物种,以及各国的主要作物和国际贸易路线。这项研究发现,撒哈拉以南非洲国家最容易受到入侵物种的影响。
本文经许可转载,并于 2017 年 2 月 23 日首次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