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6月5日,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在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周报》(MMWR)中公布了最近一次多州爆发的腮腺炎的详细信息。这次爆发涉及62个病例,都与一名无症状的婚礼参加者有关。尽管腮腺炎是一种可通过疫苗预防的疾病,但在报告的事件中,41名感染者都按照现行指南完全接种了疫苗。起初,内布拉斯加州一名儿童看护人的轻微疾病,演变成了一场波及六个不同州的流行病。这引起了人们对儿童腮腺炎免疫力减弱的担忧。
腮腺炎是一种儿童和年轻人之间高度传染的疾病。它由一种仅有一种血清型的副粘病毒引起。人类是唯一已知的宿主,感染通过直接接触或上呼吸道飞沫传播。
感染可能在潜伏期内保持无症状,潜伏期从12天到25天不等。当出现症状时,腮腺炎的初期可能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烧、充血和疼痛,随后出现典型的颌部疼痛肿胀。疫情的索引病例在参加婚礼后的第二天出现左耳和颌部压痛。她的颌部肿胀是在她首次接触病毒11天后出现的。
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在大多数情况下,该疾病在发病后两周内会自行消退。然而,可能会出现诸如耳聋、不育或脑炎(一种可能致命的脑部炎症)等并发症。值得庆幸的是,这种疾病可以通过接种疫苗在很大程度上得到预防。
腮腺炎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5世纪,当时希波克拉底将这种情况描述为耳朵附近的双侧或单侧肿胀,并指出一些患者有双侧或单侧睾丸疼痛和肿胀。然而,直到1945年才分离和培养出该病毒,针对该病毒的疫苗于1967年首次获得许可。
如果没有常规的免疫接种,腮腺炎的发病率预计为每百万人口100-1000例,并且每四到五年发生一次流行病。普遍接种疫苗是全球腮腺炎发病率下降的关键因素。芬兰是第一个在2000年宣布自己无腮腺炎的国家,此前该国为儿童实施了国家两剂疫苗接种计划,从而实现了高疫苗接种覆盖率。在韩国,腮腺炎疫苗于1985年被纳入国家免疫计划,并于1997年开始接种加强剂量。
可悲的是,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到2018年底,只有122个国家在全国范围内引进了腮腺炎疫苗。截至2020年6月,日本、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以及东南亚和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大部分国家都没有将腮腺炎疫苗纳入其国家免疫计划。
在美国,CDC的建议是,儿童接种腮腺炎疫苗应进行两剂接种。第一针在12-15个月大时接种;第二针在4-6岁时接种。未接种疫苗的儿童和青少年可以进行补种,两剂至少间隔四周。这对于高中毕业后的学生、医护人员和国际旅行者等高危人群尤其推荐。腮腺炎疫苗与麻疹和风疹疫苗一起接种,这种组合称为MMR。接种一剂后,风险降低78%,接种两剂后,风险降低88%。
尽管两剂疫苗接种系列似乎足以保护普通人群,但《MMWR》中描述的内布拉斯加州事件等爆发事件引发了合理的担忧。这些爆发事件促使美国免疫实践咨询委员会建议高危成人接种第三剂腮腺炎疫苗。
2017年,在爱荷华大学接种过疫苗的学生中爆发的疫情期间,第三剂腮腺炎疫苗的有效性得到了证明。内布拉斯加州最近发生的事件为该方法提供了支持。根据《MMWR》的说法,一项全社区范围的MMR疫苗接种运动帮助结束了疫情。因此,我们需要回答的问题是:所有完成两剂腮腺炎疫苗接种的人是否应该接种第三剂?
内布拉斯加州事件提出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隔离。隔离病人是帮助平息疫情的第二种方法。当世界继续应对冠状病毒大流行时,我们是否准备好以公平和道德的方式开展必要的隔离和接触者追踪工作?
不幸的是,持续的大流行导致儿童疫苗接种率下降。即使在高度疫苗接种的人群中也发生腮腺炎爆发,以及使用加强疫苗控制此类爆发,都强调了疫苗接种的重要性。
我们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提高所有疫苗的疗效。但与此同时,我们需要协调一致的本地和全球对策,以促进我们现有疫苗的供应和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