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的候鸟栖息地正面临危险

北美洲大盆地变得更温暖、更干燥、更咸

由于气候变化,鹬在迁徙路径中的数量有所下降,矶鹬是其中之一。

大盆地是北美最重要的候鸟栖息地之一,它正变得更温暖、更干燥、更咸——这对一些以这里为家的物种来说是个问题。矶鹬、鹬、燕鸥和䴙䴘等已经受到伤害,科学家们担心可能会有更多物种受到伤害。

大盆地是北美大陆最大的连续湿地网络。它从俄勒冈州延伸,横跨内华达州,进入犹他州,并触及加利福尼亚州、爱达荷州和怀俄明州的部分地区。它是沿着北美洲和南美洲西海岸的主要候鸟迁徙路线——太平洋迁徙线上的一个重要中途停留地。每年有数百万只水鸟在大盆地休息或繁殖。

研究于周五在期刊《科学报告》上发布,描绘了该地区未来令人担忧的景象。研究发现,由于气候变化,大盆地的水鸟种群已经发生变化。专家表示,随着当地水文状况持续变化,越来越多的物种可能面临数量下降的风险。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这项研究调查了一个世纪以来的区域水和气候趋势,发现气候变化在过去几十年中尤为剧烈。1980年至2008年间,升温速度翻了一番,达到每十年近半度,夏季升温幅度最大。自1980年以来,该地区也变得更加干燥。

研究表明,与变暖趋势一致,冬季也出现了向更多降雨而非降雪的转变。通常,从山区融化的雪水有助于在春季和夏季为许多西部州提供淡水。但是,随着季节性积雪的减少,径流发生的时间提前,总体可用水量正在下降。

与此同时,大盆地的鸟类种群也在随着时间推移而发生变化——新的分析表明,这些变化与近期气温和水文趋势有关。例如,研究发现,至少有五种物种的近期种群数量下降与气温上升有关。这些物种包括矶鹬、丘鹬、黑燕鸥、西部䴙䴘和克拉克䴙䴘。

但这并不是说每一种途经大盆地的物种都在遭受苦难。研究发现,少数物种,如沙丘鹤和长嘴鹬,似乎对近期的气候变化做出了积极反应。

但科学家们担心,如果这种趋势持续下去,可能会有更多物种数量下降。研究人员认为,“虽然我们展示了水鸟物种对更温暖、更干燥的大盆地做出负面和正面反应,但最终所有物种都将继续受到不间断的气候变化[原文如此]的压力。”

对大盆地水文状况变化的一个担忧是,总可用水量不仅随着淡水输入的减缓而下降。湖泊也变得更咸。大盆地包括淡水湿地和咸水湖泊网络。一些成年迁徙水鸟可以代谢盐水,但它们的幼雏不能,这意味着淡水资源在繁殖季节至关重要。即使对于成年水鸟来说,盐度不断增加的生态系统也可能是一个问题。它可能导致鱼类、昆虫和其他鸟类赖以生存的小动物数量下降。

这项新研究并非首次发现这个问题。关于大盆地各个湖泊的案例研究也指出了与气候变化有关的水鸟数量下降。研究表明,例如,俄勒冈州的艾伯特湖正在萎缩并变得更咸。并且在过去几年中,它的一些居民,包括瓣蹼鹬和䴙䴘,的数量也显着下降。

研究人员指出,大盆地鸟类数量的下降可能预示着它们整个种群的麻烦。虽然该地区对一些鸟类来说只是漫长旅程中的一个中途停留地,但其他物种往往常年或在附近停留——这意味着随着栖息地的退化,“尚不清楚流离失所的物种在哪里找到合适的栖息地。”

对于迁徙距离较长的鸟类来说,跳过大盆地可能不是一个选择。太平洋迁徙线上下一个可比拟的地点在数百英里之外。

保护组织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国家奥杜邦协会关于西部水资源和水鸟的2017年报告也指出,水位下降和盐度增加对水鸟种群构成越来越大的威胁。

报告警告说:“盐湖对于维持中太平洋和太平洋迁徙线上的迁徙和繁殖水鸟、滨鸟和水禽至关重要。“这些栖息地和集中的食物资源是不可替代的:内陆西部没有其他生态系统能够满足这些鸟类的独特需求。”

转载自 Climatewire,经 E&E News 许可。E&E 在www.eenews.net提供有关重要能源和环境新闻的每日报道。

Chelsea Harvey covers climate science for Climatewire. She tracks the big questions being asked by researchers and explains what's known, and what needs to be, about global temperatures. Chelsea began writing about climate science in 2014. Her work has appeared in The Washington Post, Popular Science, Men's Journal and others.

More by Chelsea Harvey

E&E News provides essential energy and environment news for professionals.

More by E&E News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