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我为友:当有更多选择时,人们会选择与自己相似的朋友

多元化的社交圈会带来相似的朋友,但不一定更亲密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无论是决定吃什么还是住在哪里,我们都喜欢有选择。而且我们拥有的选择越多,我们的选择就越多样化——对吗?当涉及到选择朋友时,可能并非如此。

一项新的研究于9月21日发表在《群体过程与群体间关系》杂志上,该研究表明,当人们能够从一个更大、更多元化的群体中选择朋友时,他们会选择与自己最相似的朋友。然而,在较小的群体中,人们最终会结交不同但更亲密的朋友。

马萨诸塞州韦尔斯利学院的社会心理学家、该研究的主要作者安吉拉·巴恩斯说:“讽刺的是,在更多元化的环境中,我们发现的友谊反而不那么多元化。”她比较了大型和小型大学校园的学生,以了解他们的社交环境如何塑造他们的友谊选择。尽管你可能期望去大型、多元化校园的人会花时间与更多不同的人相处,但实际上这只是让他们更加排外,巴恩斯说。

尽管有大量的研究表明我们普遍偏爱相似性(从行为名字首字母的各个方面),但根据巴恩斯的说法,相似并不总是更好。事实上,她发现,尽管在态度、价值观和行为方面存在更多差异,但小型校园的学生报告的友谊比大型校园的学生更亲密。

堪萨斯大学(K.U.)劳伦斯分校的心理学家、合著者克里斯·克兰德尔说:“如果你生活在一个没有太多选择的世界里,你将不得不接受与你不太相似的人。但是,你可以与那些不太相似的朋友相处得很愉快。”

为了进行这项研究,巴恩斯及其同事招募了来自堪萨斯大学(一所超过 25,000 名学生的大型大学)或堪萨斯州四个较小的农村学院(每个学院约有 500 至 1,000 名学生)的 268 名学生。研究人员在公共场所(学生会或自助餐厅)追踪成对的学生,并要求他们填写一份问卷,旨在衡量友谊中可能重要的各种社会态度、行为和价值观。

例如,学生们对诸如以下陈述的同意程度进行评分:“普通人可以在没有宗教的情况下过上足够好的生活”或“当女性在家做家务而男性在外工作时,家庭运作得最好”。他们还记录了对各种社会群体、政治偏好以及饮酒和锻炼习惯等健康行为的感受。将答案进行比较以衡量学生对之间的相似性。

学生还报告了他们在配对中与另一个人的亲密程度,范围为 1 到 7。在小学校中,平均排名为 5.9。在大学校中,平均排名为 5.2。

这可能看起来没什么大不了的,但“这确实是一个显著的差异”,克兰德尔说。至少,这意味着尽管社会选择的构成存在限制,人们在与周围的人发展牢固的关系方面做得相当不错。克兰德尔认为,相似性可能会让事情变得更容易,尤其是在初次见面时,但它并不是亲密友谊的必要条件。

为了确保亲密度排名没有反映大型学校和小型学校之间友谊类型的根本差异,巴恩斯和她的同事调整了许多其他变量,包括朋友相识的时间以及他们在一起的时间。他们发现大型校园和小型校园群体之间没有差异——这表明友谊在两个地方都相对相似。

他们确实发现的一个差异(巴恩斯认为这解释了亲密度差距)是学生对流动性的看法,或者说找到新朋友有多容易。

巴恩斯说:“在较大的校园里,人们认为他们在更换朋友方面有更大的灵活性。在较小的学院里,替代选择较少,学生们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如果学生们知道自己找不到新朋友,或者认为轻易地进入和退出一段关系会很困难,那么他们可能会在友谊上投入更多。

尽管研究中超过 85% 的学生对报告说彼此是朋友,但根据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社会心理学家布雷特·佩勒姆的说法,这些结果也可能对浪漫关系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大型城市相识并约会的已婚夫妇通常比农村地区的已婚夫妇更相似吗?普通堪萨斯州已婚夫妇是否比普通新泽西州夫妇更多元化?”佩勒姆认为,这项研究提出的发人深省的问题与它所解答的问题一样多。

例如,是否存在人们在某些态度或身份上比其他方面不那么灵活?

佩勒姆说:“很难想象一个男同性恋因为在小型大学而接受一位女性浪漫伴侣。另一方面,他可能会愿意接受在小型大学里唯一另一个也是同性恋的男人……即使那个男人不像他那样投票、祈祷或吃饭。”

根据巴恩斯的说法,这些特定变量的重要性可能会因人而异,也会因文化而异。为了探索这个问题,她现在正在将目光投向堪萨斯州以外的三个大陆,在美国、韩国、加纳等地收集数据。尽管更多的选择可能会导致美国大学生结交相似的朋友,但不同的社会景观和广泛的文化态度可能会对人们选择朋友的方式产生独特的限制。

Lena Groeger is a graduate student in New York University's Science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Reporting Program. Before moving to New York she worked as a graphic designer for Brown University Health Education, and before that studied philosophy (the obvious choice for a science journalist). You can check out her Web site, follow her on Twitter, and find more of her writing on Scienceline.

More by Lena Groeger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