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 1960 年代初期以来,工具使用者俱乐部中的成员已从人类扩展到黑猩猩及其他动物。迄今为止,它包括大象、海豚、章鱼、乌鸦、渡鸦、秃鼻鸦、松鸦、澳洲野犬和狗(某种程度上)。在鸟类中,工具的使用已在鸦科动物(乌鸦、秃鼻鸦、松鸦、渡鸦)中得到充分证明,但在其他鸟类科中证据很少。
现在,一只名叫费加罗的鹦鹉可能会为他的物种——戈芬氏凤头鹦鹉(也称为塔宁巴尔凤头鹦鹉或戈芬氏凤头鹦鹉,学名:Cacatua goffini)——打开加入工具使用俱乐部的道路。费加罗是维也纳大学认知生物学系圈养凤头鹦鹉群落的一部分。有一天,这只雄性鹦鹉不小心将一块鹅卵石掉进了它所居住的鸟舍周围的金属丝网的开口中,鹅卵石掉落在了一根木梁上。费加罗徒劳地试图用爪子取回鹅卵石。受挫后,它飞走了,捡起一小块竹子,并将其叼在嘴里,试图用它将鹅卵石推回自己的围栏内。它没有成功。幸运的是,一位学生观察员注意到了这种令人兴奋的行为,并将其报告给了研究人员。此前从未有野生的戈芬氏凤头鹦鹉被记录到使用工具,因此这种行为非常引人注目。
但这仅仅是侥幸吗?为了找出答案,研究人员开始进行一系列实验。在三天内的 10 次不同试验中,他们将小腰果放在鸟舍外的木梁上,就像最初观察到的鹅卵石一样。在第一次测试中,费加罗首先尝试了一根一直躺在围栏地板上的树枝,但它太短了。然后,它从一根木梁上折断了一根碎片,并将其叼在嘴里,成功地取回了坚果。总共,它花了 25 分钟才得到零食。它不仅能够使用现有的工具,还自发地制造了一个工具。在第二次到第十次试验中,它的表现明显更快。费加罗连续十次成功地找到或制造工具来取回腰果。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尤其令人兴奋的是,费加罗是一只鹦鹉,而不是鸦科动物。鸦科动物经常使用它们的喙来改造树枝和小棍来筑巢,因此工具制造的认知飞跃在解剖学和生态学上都是有道理的。然而,鹦鹉在树木中自然形成的树洞中筑巢。费加罗的例子表明,工具的使用可以在个体中自发发展,而这些个体的智力并没有因工具使用而受到进化的明确塑造。
作为会发声学习的鸟类,鹦鹉长期以来一直被研究,以洞察语言,但似乎用于解决问题的工具使用能力也存在于它们的认知工具包中——至少在某些条件下是这样。确定这些条件到底是什么现在就落在了研究人员身上,他们计划观察凤头鹦鹉在整个发育过程中的不同经历如何促进与工具相关的能力,以及工具的使用在多大程度上可以通过社会学习传播到其他凤头鹦鹉。
改编自 The Thoughtful Animal,网址为blogs.ScientificAmerican.com/thoughtful-anima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