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灾难过后,无人机已被用于绘制破坏地图并帮助救援人员寻找可能的幸存者。现在,一种新系统可能会将此提升到一个新的水平,自动分析无人机拍摄的画面,以确定发现的人是否还活着。
“我们正在使用计算机视觉,我们寻找的是与运动相关的非常小的变化——呼吸的节律性运动,”南澳大利亚大学的传感器系统研究员、去年10月发表在《遥感》杂志上描述该过程的研究资深作者 Javaan Chahl 说。
该系统使用机器学习来分析人体30秒的视频片段,测量胸部区域(运动最明显的部位)反射光的变化。然后,它确定强度变化是否与活着的、呼吸的人一致。研究人员在九名受试者的录像中测试了该系统:八名活人和一名戴着假发和化妆的人体模型。
支持科学新闻事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事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测试对象没有被遮挡,但 Chahl 表示,该系统也适用于部分被瓦砾覆盖的人——只要他们的躯干可见即可。过去尝试使用无人机识别生命体征的系统测量了皮肤颜色的细微变化,这可以指示血液流动。但是,这些系统必须查看脉搏点的裸露皮肤,这意味着无人机必须悬停得更近。
研究人员尚未在现场测试他们的系统。“这项实验似乎在非常受控的条件下有效,即身体以静态姿势躺在地面上,无人机在四到八米高的空中进行可见光视频捕获,”麻省理工学院的媒体研究员 Lisa Parks 说,她研究无人机和监视技术,但未参与这项新研究。Parks 指出,在真实的灾后救援情况下,风、雨、温度波动和流水等条件可能会干扰反射光。她说,如果没有更真实的测试场景,“我想知道如果将其推广到实际的灾后环境中,这在现实中会有多可行。”
Chahl 承认该系统当前版本存在局限性。“目前,无人机……正在寻找地面上的人,然后它会查看他们是否还活着,”他说。“这还不太像我一直好奇的《星际迷航》生命体征扫描仪。”但是,既然基本概念已经得到证明,Chahl 希望进一步开发它。“我们想做的是实际使用生命体征来检测人,”他说,“这样你就可以绘制一张地图,显示哪里可能有人,哪里没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