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发现两种侏罗纪迷你哺乳动物

这些超过1.6亿年的化石,保存了一种与恐龙同时代的树栖动物和一种穴居动物

恐龙可能在侏罗纪时期统治了地球,但它们与一些小型的啮齿动物般的生物共享着这片土地。在中国发现了两种新的小型早期哺乳动物——一种是长着角质爪子的树栖动物,另一种是长着铲状爪子的穴居动物。

研究人员表示,这些新样本表明,早期的哺乳动物虽然体型很小,但多样性惊人。

敏捷的树栖攀爬者和它的穴居表亲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重大故事的未来。


新发现的生物之一,现在被称为Agilodocodon scansorius,是有史以来发现的最早的树栖哺乳动物。它有几个适合攀爬的特征:长爪子,用来啃咬树皮的铲状门牙,以及灵活的肘部和脚踝。它最多可能重约40克(1.4盎司)。[查看新发现的哺乳动物祖先的图片]

它生活在劳亚超大陆温带气候区,周围环绕着茂密的植物和大量昆虫,位于一个湖泊的丘陵岸边,它可能在那里不幸地结束了生命。有一天,它可能从树梢上掉进湖里,在那里溺水身亡,随着时间的推移,它被埋在了湖底的沉积物中。

快进1.65亿年,那个湖床早已干涸。它现在位于内蒙古境内,一位化石狩猎农民在2011年发现了这个生物保存完好的骨骼。

这个富含化石的湖泊沉积物,被称为道虎沟组,已经出土了数十种侏罗纪时期的已灭绝生物:一种像海狸一样的游泳哺乳动物,被称为Anchiornis的带羽毛恐龙,翼龙和史前蝾螈。当芝加哥大学的生物体生物学和解剖学教授罗哲西看到Agilodocodon时,他对它的保存状态感到惊讶。

罗告诉《生命科学》:“当我们开始研究Agilodocodon时,我们意识到爪子的角质鞘的轮廓得以保存。” “这些软组织在绝大多数哺乳动物中都没有保存下来。它有一个非常长、弯曲的狭窄爪子——这是它是一个很好的攀爬者的一个特征。”

第二个生物Docofossor brachydactylus也是由一位化石狩猎者发现的——这次是在2012年,在河北省1.6亿年前的岗沟化石遗址的湖泊沉积物中发现的。DocofossorAgilodocodon还要小——研究人员说,它可能只有3.5英寸(9厘米)高,重达17克(0.6盎司)。Docofossor是有史以来发现的最早的地下哺乳动物,它可能类似于非洲金鼹鼠,具有适合挖掘的短而宽的脚趾。

哺乳动物的早期历史

这两块化石都仍然包裹在石板中被送到了北京自然博物馆。罗和他在博物馆和芝加哥大学的同事们鉴定了化石的来源,他们已经研究这些标本将近两年了。今天(2月12日),他们在《科学》杂志上发表了两篇描述这些化石的报告。

这两个化石属于一个已灭绝的哺乳动物目,称为贼兽目,它们与现代哺乳动物有共同的祖先。在最近的发现之前,科学家们主要通过牙齿、下巴和其他头骨碎片来了解贼兽目。罗说,此前,科学家们只有来自两个贼兽目的身体骨骼:在道虎沟发现的像海狸一样的游泳哺乳动物Castorocauda,以及在20世纪70年代在葡萄牙的一个煤矿中发现的另一种已灭绝的小型哺乳动物Haldanodon。[查看哺乳动物的进化历程图片]

罗说:“关于这两种新的贼兽目的发现,新颖之处在于,其中一种被证明是一种具有高度专业化脚趾模式的地下哺乳动物;另一种则是一个真正的优秀攀爬者。” “从它们的运动功能来看,我们可以有把握地推断,贼兽目的生态多样性具有巨大的范围——远远超过我们之前的预期。”

罗认为,化石表明,像贼兽目这样的早期哺乳动物群体,即使有恐龙存在,也能够填补各种生态位。这些生物以与现代哺乳动物相同的方式适应了它们的环境。

其他没有参与这项研究的科学家也同意这一点。

德国波恩大学的古生物学家托马斯·马丁说:“这两篇论文对中生代哺乳动物高度多样化的新形象做出了重大贡献。” “广义的、‘原始’生物的旧形象不再有效。它们生活在恐龙的阴影下,但它们显然在这种生态位中繁荣昌盛。”

但是,关于中生代(包括侏罗纪时期)哺乳动物的形象,有一件事仍然没有改变:这些动物体型很小。马丁指出,从这时起,已知最大的哺乳动物仍然是前面提到的Castorocauda,它的估计体重约为1.75磅(0.79公斤)。只有在6500万年前消灭恐龙的大灭绝事件发生后,哺乳动物才开始长大。

纽约石溪大学的解剖科学教授大卫·克劳斯说,早期哺乳动物如此多样化的发现表明两种可能性之一:早期哺乳动物的起源比科学家们认为的还要早,或者它们的多样化速度非常快。克劳斯在一封电子邮件中说,找出哪个选项正确的唯一方法是找到更多的化石——不仅在中国,而且在世界其他地方。

版权所有 2015 LiveScience,一家Purch公司。保留所有权利。本文不得出版、广播、改写或重新分发。 

LiveScience is one of the biggest and most trusted popular science websites operating today, reporting on the latest discoveries, groundbreaking research and fascinating breakthroughs that impact you and the wider world.

More by LiveScience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