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我会在乎?年轻人同情心下降

一项最新研究发现,美国年轻人的同情心正在下降。

人类不太可能赢得动物王国最快、最强壮或最大的奖项,但我们是理解彼此的世界冠军。这种人际交往能力至少部分归功于同情心:我们关心和分享他人情感体验的倾向。同情心是人类行为的基石,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天生的。然而,一项即将发布的研究对这一假设提出了挑战,表明在过去 30 年里,同情心水平一直在下降。

这项由密歇根大学安阿伯分校的莎拉·H·康拉特领导,并于 8 月在《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评论》在线发表的研究发现,自 1980 年以来,大学生自我报告的同情心有所下降,尤其是在过去 10 年中急剧下降。更糟糕的是,圣地亚哥州立大学心理学家简·M·特温格的研究表明,在同一时期,学生自我报告的自恋程度也达到了新的高度。

一个人的同情心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评估,但最流行的方式之一是简单地询问人们如何看待自己。《人际反应指数》是一份著名的问卷,通过询问受访者是否同意诸如“我经常对不如我幸运的人抱有温柔、关怀的感情”和“在做出决定之前,我尽量了解每个人的立场”等陈述来挖掘同情心。人们对自己认为的同情程度差异很大。此外,研究证实,那些说自己有同情心的人实际上以可辨别的方式表现出同情心,从模仿他人的姿势到帮助有需要的人(例如,主动为生病的同学做笔记)。


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自 1979 年《人际反应指数》创建以来,数以万计的学生在参与研究(从神经对他人痛苦的反应到社会保守主义水平)时填写了这份问卷。康拉特和她的同事利用了这些丰富的数据,整理了近 14,000 名学生的自我报告的同情心得分。然后,她使用了一种称为跨时间元分析的技术来衡量分数是否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结果令人震惊:如今,几乎 75% 的学生认为自己的同情心不如 30 年前的普通学生。

罪魁祸首是什么?
这些信息似乎与一些研究相冲突,这些研究表明同情心是人们天生就具有的特质。例如,在 2007 年的一项研究中,耶鲁大学的发育心理学家发现,六个月大的婴儿表现出对同情行为的亲和力,他们更喜欢他们见过帮助他人的简单娃娃,而不是视觉上相似的恶霸。莱比锡马克斯·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也表明,即使没有任何奖励,幼儿也会帮助实验人员并与他人分享奖励。同情行为不仅限于人类,甚至不限于灵长类动物。最近一项研究表明,当小鼠看到另一只小鼠受苦时,它们对疼痛刺激的反应更强烈,这表明它们“分享”了笼舍伙伴的痛苦。

但关于同情心正在下降的新发现表明,即使一种特质是与生俱来的,社会环境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甚至改变我们最基本的情感反应。然而,究竟是什么剥夺了年轻人天生为他人着想的冲动仍然是个谜,因为科学家无法设计一项研究来评估过去发生的变化。正如特温格所说,“你不能随机将人们分配到某个世代。”

然而,存在一些理论。康拉特引用了社会隔离的加剧,这与同情心的下降同时发生。在过去的 30 年里,美国人越来越有可能独居,越来越不可能加入团体——从家长教师协会到政党再到休闲运动队。一些研究暗示,这种类型的隔离可能会对人们对他人的态度产生不利影响。爱荷华大学的史蒂夫·达克发现,与融入社会的人相比,社会隔离的人在与他人互动后对他人的评价较低,而英国基尔大学的肯尼斯·J·罗滕伯格表明,孤独的人更有可能利用他人的信任在实验室游戏中欺骗他们。

我们消费的信息类型在近几十年也发生了变化;具体来说,美国人已经大量放弃阅读。在过去 10 年中,以娱乐为目的阅读文学作品的成年人数量首次降至 50% 以下,其中大学年龄段的成年人降幅最为明显。阅读可能与同情心有关。在今年早些时候发表的一项研究中,多伦多约克大学的心理学家雷蒙德·A·马尔和其他人证明,学龄前儿童阅读的故事数量预示着他们理解他人情绪的能力。马尔还表明,阅读较少小说的成年人报告说自己同情心较弱。

虽然同情心下降的根源无法确定,但康拉特和特温格的研究表明,美国人的性格正朝着不祥的方向转变。不过,我们并非注定要成为一个自恋的孤独者社会。康拉特指出,如果生活选择会降低同情心,那么做出不同的选择就可以培养同情心。“同情心下降的事实意味着它的流动性比以前想象的要大,”她说。“这意味着同情心是可以改变的。它可以上升。”

 

(延伸阅读)

  • 前语言婴儿的社会评价。 J. K. 哈姆林、K. 温恩和 P. 布卢姆,载于《自然》,第 450 卷,第 557-559 页;2007 年。

  • 《自恋流行病:生活在权利的时代》。 J. M. 特温格和 W. K. 坎贝尔。 自由出版社,2009 年。

  • 美国大学生性格同情心随时间的变化:一项元分析。 S. 康拉特、E. 奥布莱恩和 C. 邢,载于《人格与社会心理学评论》。 2010 年 8 月 5 日在线发布。

  • 媒体接触与学龄前儿童的心理理论发展。 R. 马尔、J. 塔克特和 C. 摩尔,载于《认知发展》,第 25 卷,第 69-78 页;2010 年。

贾米尔·扎基是斯坦福大学心理学副教授,也是斯坦福社会神经科学实验室主任。 他是善良之战的作者。

更多作者:贾米尔·扎基
SA Mind 第 21 卷第 6 期本文最初以“观点:什么,我会在乎?”为标题发表于SA Mind 第 21 卷第 6 期(),第 14 页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mind0111-14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