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患流感之后,挥之不去的细菌可能会严重破坏虚弱的免疫系统。这些病原体不是流感生物,而是细菌,例如肺炎链球菌,这种微生物通常潜伏在儿童的鼻子或喉咙中,但在流感清除的道路上迁移到中耳,在那里引起称为急性中耳炎的感染。在美国,每年诊断出超过 2400 万例中耳感染病例,这些病例可能引起疼痛、发烧、呕吐和食欲不振。
圣裘德儿童研究医院的传染病专家、一项研究的合著者乔纳森·麦卡勒斯说:“继发性细菌感染是流感季节大部分疾病和约 25% 死亡的原因,也是流感大流行期间 50% 至 95% 死亡的原因。”这项研究提出了一种治疗此类疾病的新方法。“消除这些继发性感染可以显着降低婴儿和老年人等易感人群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麦卡勒斯和洛克菲勒大学细菌发病机制和免疫学实验室的联合负责人文森特·菲舍蒂提供的证据表明,可以定制溶菌酶以杀死特定的继发性病原体,防止它们袭击受损的免疫系统。菲舍蒂指出,这项技术有可能用于在禽流感或其他流感爆发期间预防大流行,方法是摧毁可能在免疫系统受损时攻击的继发性细菌。“如果我们能够介入,在大流行期间,治疗易感流感的人群——老年人或幼儿——或者基本上是那段时间的所有人,并对其进行去定植,”他说,“我们更有可能挽救许多生命。”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研究人员使用了溶菌酶,这是一种蛋白质抗体,通常由病毒在感染并劫持宿主细胞的机制进行复制后产生。一旦存在多个病毒副本,它就会制造溶菌酶,溶菌酶会在细胞壁上穿孔,使其逃逸。“你不能使用抗生素来消除携带者,”菲舍蒂解释说,携带者是指潜伏在体内的细菌,“否则你会遇到更多严重的耐药性问题。”
在将肺炎链球菌菌落注射到小鼠的鼻子中后,科学家们让其中一些小鼠感染了流感病毒,另一些小鼠则给予无害溶液。63% 感染流感的小鼠患上了流感,然后也感染了中耳炎。那些没有感染流感的小鼠也避免了继发性细菌疾病,尽管它们携带了细菌。研究人员重复了该实验,但这次他们在引入细菌后,通过鼻腔给其中一组小鼠施用了溶菌酶。发表在PLoS Pathogens上的结果显示:在抵抗流感后,80% 未接受溶菌酶的小鼠患上了急性中耳炎。没有一只接受溶菌酶的小鼠患上耳部感染。
“在我看来,这是一个无需动脑筋的实验,”菲舍蒂说。“如果[肺炎链球菌]生物体存在,它们就有可能引起疾病;如果它们不存在,它们就无法引起疾病。基本上,我们正在做的是非常特异性地去除它们,而不会干扰粘膜生物体。”
菲舍蒂指出,他的研究团队已经开发出针对细菌的溶菌酶复合物,这些细菌会导致诸如链球菌性咽喉炎、肺炎和脑膜炎等疾病,并且通常使用越来越无效的抗生素治疗。此外,他说他武器库中的一种溶菌酶针对的是细菌性炭疽病原体,吸入炭疽病原体会导致感冒和类似流感的症状,然后是呼吸急促、肌肉酸痛,在某些情况下还会导致死亡。“我们已经在动物模型中证明,如果你给动物炭疽,然后静脉注射炭疽酶,”菲舍蒂说,“你可以治愈 90% 的动物。”
他预计将在三年内开始人体溶菌酶试验,并表示该药物可能在六到七年后以鼻腔喷雾剂的形式供公众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