量子铁磁流体:微型磁体的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微小的铬磁原子显示出超流性——以及奇异量子相的可能性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人们早就知道,与同性电荷相斥的常识相反,固体中的电子在低温下倾向于配对,从而在不加热导线的情况下导电,这种现象称为超导性。

超导性被用于在磁共振成像(MRI)机器中产生高磁场等。该现象涉及玻色子(如配对电子之类的粒子)的凝聚,这些粒子以相同的量子状态同步跳舞。这种独特的物质状态被称为玻色-爱因斯坦凝聚(BEC),与我们熟悉的固体、液体或气体不同,可用于制造原子激光器和更精确的原子钟。上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蒂埃里·拉海领导的一个物理学家团队在《自然》杂志上报道说,他们创造了一种铬原子的BEC,这些原子像微型磁铁一样在基本上无限的距离上相互作用。通过这样做,原子可以形成传统相互作用不可能实现的奇异物质状态,例如流动性比液体更好的固体,以及像棋盘上的方块一样排列自身的原子。

为了同步起舞,玻色子需要通过某种相互作用“感受”彼此。自从1995年首次从锂、铷和钠等玻色碱金属原子中产生BEC以来,这种相互作用一直是短程的(有效范围不超过几个纳米)以及各向同性的:原子就像微小的球,因此它们没有任何“正面朝上”,并且从各个方向看起来都一样。但是物理学家一直都知道,其中一些原子的行为像微型磁铁,当然,磁铁有正面朝上;将两个磁铁放在一起,将其中一个翻转过来,吸引力就会变成斥力。因此,问题一直是:是否可以用像微型磁铁一样相互作用的原子形成BEC?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工作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当今塑造我们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问题在于,任何原子-原子相互作用的偶极(磁性)部分总是比各向同性(球状)部分小得多,后者在任何BEC中都占主导地位。幸运的是,通过将原子放在电磁铁旁边并调节磁力,可以调整各向同性部分的强度,甚至可以将其从吸引力变为斥力(反之亦然)。

研究人员说,另一个问题是,碱金属原子(形成BEC的主要候选者)是非常弱的磁铁。可以通过选择玻色原子(例如,铬52)来解决这个问题,该原子例如,磁性强度是锂的六倍。

因此,拉海的研究小组将铬52原子捕获在激光束内,将它们置于磁场中,并改变磁场,直到各向同性相互作用变得非常弱,以至于偶极部分成为主导。纯粹由于偶极相互作用,铬原子形成了一个持续几毫秒的BEC,并且当陷阱被释放时,显示了密度峰值,这是BEC的有力证据。

拉海说,除了与方向相关之外,“偶极相互作用比仅延伸到几个纳米的各向同性相互作用要长得多”。理论家已经预测,在存在这种长程相互作用的情况下,原子会形成奇异的量子相,例如超固态(其中一些原子无阻力地流动)和所谓的棋盘相(其中原子占据已存在晶格中的每个其他位置)。

莱斯大学的实验学家兰德尔·休利特说:“这是理论家多年来一直在讨论的事情……而最终实验学家正在赶上。”他也是最早产生BEC的科学家之一。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