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盲视”这个词听起来可能像是一个矛盾修辞法,但它实际上是一种奇异的现象,即因脑损伤而失去部分视力的人仍然能够对隐藏在他们盲点中的刺激做出反应。研究人员报告称,反复刺激部分失明患者的盲点数月可以提高他们在实验室测试中使用盲视的能力,这表明有必要对该技术进行更大规模的试验。
中风、外伤或手术会通过破坏视觉皮层的一部分(大脑中接收来自眼睛输入的区域)导致所谓的皮质盲。盲视被认为发生是因为大脑能够重新路由眼睛仍在接收的视觉信息。这种效应的例子包括能够以高于偶然概率的准确率猜测放置在盲点中的视觉刺激的颜色、运动甚至情感表达。一些研究小组试图确定重复刺激后盲视的改善情况,但此类研究通常涉及在盲点边缘附近引入刺激,这使得受试者可能通过转移视线来歪曲数据的可能性仍然存在。
为了消除这种不确定性来源,苏格兰阿伯丁大学的视觉研究员阿拉什·萨赫拉伊和他的同事要求 12 名皮质盲患者练习对正中盲点中心的刺激进行盲视。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参与者每天使用家用电脑反复猜测哪个刺激先呈现给他们——要么是闪烁的黑白线条圆形场,旨在最大限度地刺激他们的皮质,要么是一个灰色圆点。根据 9 月 25 日在线发表于《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一份报告,经过家庭训练后,参与者在实验室测试中对相同能力的表现较训练前有所提高。平均而言,受训者正确猜测的比例增加了 5% 到 10%,并且报告说意识到正确答案的频率大约是之前的两倍。“这些是非常令人鼓舞的结果,”萨赫拉伊说。他指出,需要对该技术进行临床试验,以确定该技术是否能提高盲人的生活质量。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业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业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安大略省滑铁卢大学的神经心理学家詹姆斯·丹克特(未参与这项研究)表示,“这代表了成人大脑可塑性的一个显著证明。这些变化发生在神经损伤发生很久之后。” 他指出,为了获得最大的改善,受训者可能必须在整个盲点上进行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