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罗·纳斯:印度、中国的崛起将使科学受益

英国皇家学会主席保罗·纳斯表示,中国和印度的崛起对科学来说是个好兆头

保罗·纳斯从内心深处知道培养一位富有成效的科学家需要什么。纳斯在等级森严的英格兰由他的祖父母——一位杂工和一位厨师——抚养长大,后来在DNA和细胞分裂领域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并因此获得了2001年诺贝尔奖。2003年,他被任命为纽约市洛克菲勒大学校长,2010年,他成为英国皇家学会会长,这使他成为欧洲和北美科学家之间文化差异方面的专家。他将时间分配在伦敦和纽约之间,并在那里继续进行实验室研究。纳斯与《大众科学》谈论了全球科学领域正在发生的变化。

您看到的趋势是什么?
科学领域正在进行大规模的合作。在最高质量的期刊上发表的文章中,超过35%的文章是国际合作的,而15年前这一比例约为25%。合作正在增加,并且可能会增加到一个非常令人惊讶的水平。这对科学意味着什么?
我们在进行科学研究的方式上存在一些文化差异。例如,在美国,特别强调个人。在欧洲,重点更多地放在合作上。在远东,人们有兴趣产生大量数据,这是科学工作的基石。这种文化融合非常有益。您如何看待亚洲的崛起?
我们现在看到,西方传统以外的国家和文化的力量正在逐渐增强。中国领导人已经认识到,科学对于国家发展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至关重要。因此,他们正在将科学作为国家的优先事项,并努力使其成为最优秀人才向往的职业。


关于支持科学新闻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能够继续存在。


近几十年来,中国科学取得了惊人的进步。我们看到建立了非常高效和有效的计划,以产生大量的DNA测序数据,这些数据正在通过信息学进行分析。以高效和有效的方式交付这项工作并非易事。许多现在从事生物医学工作的人都向中国寻求帮助。他们在这类活动中做得非常好。但他们自己可能也会认为,他们需要关注最具创新性的科学。

印度培养了非常优秀的科学家。但其对科学的投入尚未达到中国的水平。印度在某些科学领域,尤其是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拥有悠久的传统,并且在未来几年将变得越来越重要。

文化对一个国家产生的科学类型重要吗?
某些科学似乎在某些文化中蓬勃发展。例如,匈牙利在理论和数学方面表现出色——很难确切知道原因。尽管英国的投资不如其他国家——占GDP的1.8%,而美国为2.9%——但英国的科学水平仍然很高。尽管我们只占世界人口的1%,但我们发表了14%的高影响力论文,这非常了不起。我不知道为什么英国科学如此有效。这可能与普遍文化有关,可能与对经验主义和理论的关注、一定的实用性、自由主义以及对思想的开放性有关。日益增强的国际合作对大型科学意味着什么?
许多国家在科学领域共同努力的象征意义是伟大的。对于大型设备——如大型[粒子]对撞机[如大型强子对撞机]或大型望远镜——我们越国际化越好。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合作将更大的望远镜送入太空,那就去做吧。[中断]

当我们谈到其他科学,如生物科学、人类基因组测序等时,设备的成本较低,并且[成本]可以分摊到更多国家。但关键是要让他们相互交流,这样你们就不会都在做相同的工作。坦率地说,测序大量数据并不是那么有趣,如果其他人已经在做,你也不想做。当不同的中心可以共享数据时,各个部分的总和可以产生更大的整体。

在基因组学领域,您认为这种合作将走向何方?
数据收集在未来几年将非常重要。例如,通过对1000名具有不同种族背景的人类进行测序来了解人类遗传变异,这是一个国际性的、全面的项目,不同的中心都可以为此做出贡献。利用基因组学对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进行编目也正在兴起。这仅仅是利用基因组测序来定义世界上所有不同种类的动物、植物、微生物和病毒。基因组测序为我们提供了所需的精确度,并且必须与分类学和生态学相结合。创建生命百科全书是真正的协作。还有哪些问题适合合作?
我们如何以更可持续、更少污染的方式生产能源也将跨越国界,无论是在研究完成的地点方面,还是在我们在技术上解决问题的方式方面,这可能涉及以不同的方式跨越国界转移能源。移民政策如何影响?
我对此感到有些不安。科学在不同个人和文化的融合中蓬勃发展。瑞士一直对有成就的移民持开放态度,其科学成就远超其应有的水平。科学领域的开放大门绝对鼓励科学发展。美国有时对移民非常开放,有时则不太开放。在20世纪,中欧移民的严谨性和美国人完成工作的能力的结合,使美国在科学领域占据了首要地位。当英国拥有殖民帝国并能够不断接触不同的文化时,英国在科学领域处于领先地位。

当其他国家出现对某个国家不开放的看法时,可能会出现问题。这会阻止人们申请。此外,对于印度和中国等国家来说,要想跻身一流,它们必须吸引来自海外的人才来那里工作,并且必须与海外人士发展强有力的互动。

科学领域的合作将在世界舞台上如何展现?
科学家说同一种语言。我们在不同的国家相互理解,因为我们以类似的方式处理事物。我们对问题采取共同的方法。科学是一种可以打破国家之间鸿沟的催化剂。

弗雷德·古特尔是《大众科学》的执行编辑,也是《物种的命运》(布鲁姆斯伯里出版社)的作者。古特尔曾任《新闻周刊》副主编。他的写作和编辑作品为他赢得了美国杂志编辑协会的众多奖项和提名。他在《发现》杂志上发表的文章《沙中的谜团》被美国科学促进会评为1998年最佳杂志文章,他在《新闻周刊》上发表的关于俄罗斯接受世界核废料计划的文章《荒地》获得了海外记者俱乐部颁发的环境写作奖。

更多作者:弗雷德·古特尔
大众科学 Magazine Vol 307 Issue 4这篇文章最初以“创造力文化”为标题发表在《大众科学》杂志 第307卷第4期(),第52页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1012-52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