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醒来时心跳加速,双手湿冷。放松,你对自己说——这只是一场噩梦。但是噩梦真的无害吗?心理学家们并不确定。尽管有些人仍然认为噩梦通过让大脑演绎恐惧来减轻心理紧张,但最近的研究表明,夜间折磨更有可能增加清醒时的焦虑。
在一项研究中,澳大利亚研究人员询问了 624 名高中生过去一年的生活和噩梦,并评估了他们的压力水平。众所周知,压力性经历会导致噩梦,但如果噩梦有助于化解紧张情绪,那么受困扰的睡眠者应该更容易应对情感折磨。《梦境》杂志上发表的这项研究并未证实这一假设:噩梦不仅没有避免焦虑,而且报告说对自己的梦感到苦恼的人,比那些经历过父母离婚等令人不安事件的人,更容易患上普遍性焦虑症。
蒙特利尔圣心医院梦境和噩梦实验室主任托尔·尼尔森说,然而,对于那些经历大量焦虑的个体来说,他们的大脑中可能出现了一些问题,以至于做梦期间正常的的情感处理失败了。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未来能够继续讲述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
但尼尔森去年六月在《睡眠研究杂志》上发表的最新结果,实际上加强了澳大利亚的发现。为了梳理出 REM 睡眠(大部分做梦都发生在 REM 睡眠期间)如何影响我们的情绪,加拿大研究人员在健康志愿者睡前向他们展示了令人不安的图像(例如血腥的场景或一名妇女被持刀强行推进面包车)。当受试者在早上观看相同的图片时,那些被剥夺了充满梦境的 REM 睡眠的人,比那些被剥夺了其他睡眠阶段的人,受到的情感影响要小。对于那些在梦中体验到较少负面情绪的人来说,情况也是如此。换句话说,做噩梦并没有让做梦者在清醒时更具韧性——恰恰相反。
这些研究尚不清楚的是,噩梦是否在焦虑中起因果作用,还是仅仅是潜在问题的表达。大多数研究人员都同意,偶尔做噩梦是正常的,并且没有问题。但是,如果这些梦引起持续的焦虑和担忧,则可能正在发生更严重的事情——并且去看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可能是一个好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