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 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未来能够继续刊登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报道。
与许多发展中国家一样,菲律宾在经历了数十年的不可靠甚至不存在的座机服务后,大步迈入了无线时代。 上周后期,当台风海燕袭击该群岛时,近年来为菲律宾人民提供相对良好服务的语音和数据服务在许多地区被摧毁。 移动通讯现在才开始恢复,其中大部分是由 incoming 援助人员建立,以协调机构工作。
然而,根据联合国人道主义事务协调厅 (OCHA) 11月13日的情况更新,流离失所的菲律宾人发现自己无法立即使用可运行的无线电通讯网络,该网络本可以告知他们可用的援助和服务、失踪亲人和疏散地点。 这就是一个没有可靠通讯基础设施来支持其移动网络的国家的遗留问题。
通讯网络已经在塔克洛班市的部分地区恢复,信号断断续续,塔克洛班市是风暴期间受灾最严重的城市之一。 然而,根据 OCHA 的说法,截至周三,由于缺乏可靠的网络,塔克洛班市公共工程和公路区域办公室一直无法报告该市及周边地区道路和桥梁的状况。 这些信息对于分发救济物资和建立无线电及其他替代通讯网络的工作人员至关重要。
电信专家于周二抵达塔克洛班,并已在该市以及宿务和罗克萨斯的人道主义社区之间建立基本连接和语音服务,宿务和罗克萨斯是另外两个受风暴重创的地区,风暴于 11 月 8 日清晨首次登陆,最大持续风速为每小时 235 公里,阵风为每小时 275 公里。 这应该通过物资和援助的分发来帮助当地人,即使它不会直接影响他们的设备。
大众科学联系了位于马尼拉的亚洲基金会菲律宾和太平洋岛国代表史蒂文·罗德,以了解更多关于救援和恢复工作人员抵达塔克洛班和其他遭受海燕重创的城市时试图应对的基础设施的信息。
[以下是采访的编辑稿。]
风暴之前菲律宾的通讯基础设施是什么样的?
[前新加坡总理] 李光耀曾在 1990 年代初期说过一句侮辱菲律宾的话:“99% 的菲律宾人在等电话,另外 1% 在等拨号音。” 在那种情况下,他有失公允。 当时大约 5% 的人有电话……并且在等待拨号音。
我于 1981 年抵达菲律宾; 1982 年申请了电话。 到 1994 年,电话公司自豪地展示其计算机化数据库,该数据库仍然将我列在等待名单上。
然后在 1995 年,移动通讯时代来临,我有了我的第一部手机。 从那时起,我一直坚定地保留着它——或者至少是号码,尽管换了很多手机。
在没有可靠的座机系统的情况下,人们是如何进行长途通讯的?
在 1990 年代后期之前,马尼拉以外的许多政府办公室都设有无线电室,用于与首都通讯。 在菲律宾大学碧瑶分校,我们过去常常有定期安排的无线电联系时间,如果没有公务,人们可以处理私事(通过要求他们的对话者在适当的时间去主校区)。 我们确实有座机——一个拥有 100 名教职员工和 2,000 名学生的校园只有五个号码。 在 1980 年代后期之前,碧瑶市(人口 25 万)的电话号码只有四位数字,这意味着整个城市理论上最多只能有 9,999 条线路。 长途电话是通过接线员接通的,而且不可靠——因此,才有了无线电。
移动电话产生了什么影响?
当然,电信自由化创造了供应商之间的竞争,改变了这一切。 移动电话的出现和垄断的打破,使得座机和移动电话都变得可用。 而且——这才是重点——无线电的使用减少了。
该国的无线基础设施在风暴中表现如何?
因此,在这场灾难中,当信号塔被摧毁,电力被切断时,所有通讯都中断了。 作为回应,总统 [贝尼尼奥·阿基诺三世] 发出指示,要求地方政府应具备无线电通讯能力。 在菲律宾,地方政府不仅是第一响应者,而且在几乎所有情况下——这次是一个例外,因为地方政府部门的人员也遭受了巨大的伤亡——他们还通过当地的灾害委员会协调国家政府开展的救济和恢复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