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的五大谬论:驳斥心理阶段

从悲伤的阶段到道德发展的阶段,阶段理论几乎没有证据支持

加入我们的科学爱好者社区!

否认、愤怒、讨价还价、抑郁、接受。

瑞士出生的精神病学家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在 20 世纪 60 年代根据她对临终患者情绪状态的研究提出了悲伤的五个阶段,这些阶段已深深地融入了流行文化,以至于人们经常在没有解释的情况下引用它们。

然而,似乎没有证据表明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会按此顺序或任何其他顺序经历大多数阶段。位于加利福尼亚州谢尔曼奥克斯的悲伤疗愈研究所执行主任罗素·P·弗里德曼(www.grief-recovery.com)以及与约翰·W·詹姆斯合著《悲伤疗愈手册》(哈珀柯林斯出版社,1998 年)的作者表示:“没有研究证实悲伤阶段的实际存在,而被定义为悲伤阶段的东西不能被称为阶段。悲伤是对失去的正常且自然的情感反应……无论人们多么想为人类的悲伤情感制定简单的、要点式的指导方针,都不存在适合任何两个人或关系的悲伤阶段。”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弗里德曼的评估来自他在实践中每天遇到的经历悲伤的人们。孟菲斯大学心理学家罗伯特·A·内梅耶证实了这一分析。他在他的学术著作《意义重建与失落体验》(美国心理学会,2001 年)中总结道:“在最明显的层面上,科学研究未能支持任何明显的适应失落的情感阶段顺序,也未能确定任何明确的悲伤终点,可以将其指定为‘康复’状态。”

然而,将复杂的生活压缩成整洁有序的阶段的冲动是不可抗拒的。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坚称,我们经历了性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口唇期、肛门期、性器期、潜伏期和生殖器期。发展心理学家埃里克·H·埃里克森则提出了八个阶段:信任与不信任(婴儿);自主与怀疑(幼儿);主动性与内疚感(学龄前儿童);勤奋与自卑(学龄期);身份与角色混乱(青少年);亲密关系与孤独(青年);繁殖与停滞(中年);以及完整性与绝望(老年)。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劳伦斯·科尔伯格假设,我们的道德发展经历了六个阶段:父母的惩罚、自私的享乐主义、同伴压力、法律和秩序、社会契约和有原则的良知。

为什么要分阶段?我们是寻求模式、讲述故事的灵长类动物,试图理解一个通常混乱且不可预测的世界。阶段理论的作用方式类似于物种分类启发法或进化序列图式。阶段也很好地融入了按时间顺序排列的序列中,故事具有设定的叙事模式。社会心理学家卡罗尔·塔夫里斯解释说,阶段理论“将秩序强加于混乱,提供对不确定性的可预测性,以及对绝望的乐观”,她是《女人的误判》(Touchstone,1993 年)和与埃利奥特·阿伦森合著的《错误已经铸成》(但不是我)(Harcourt,2007 年)的作者,她在接受我的采访时说道。“阶段理论的一个吸引力在于它们讲述了一个故事——它们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赖以生存的叙事(‘你现在感觉这样,但很快……’)。在认知心理学和‘叙事心理疗法’中,人们对讲故事的重要性进行了大量研究。一些治疗师现在明确地表达了这个想法,帮助客户将消极的、自我挫败的叙事(‘看看我遭受的一切’)转变为积极的叙事(‘我不仅幸存下来,而且取得了胜利’)。”

阶段有什么问题?首先,塔夫里斯指出,“在发展心理学中,可预测的生命阶段的概念已经过时了。这些阶段理论反映了一个时代,当时大多数人以可预测的方式度过一生:早婚;然后在年轻时生孩子;然后工作,工作,工作;然后可能经历中年危机;然后退休;然后死亡。那些‘人生阶段’理论随着社会和经济条件的变化而消失,这些变化将我们生活的可预测性炸得粉碎。”

其次,塔夫里斯继续说道,“是这些理论对那些没有感受到他们认为应该感受到的东西的人施加的内疚感和压力。这就是为什么任何宣扬‘不可避免’阶段概念的心理疗法或创伤后干预的消费者都应该持怀疑和谨慎态度。”

阶段是故事,可能对讲故事的人来说是真的,但这并不能使它们对被称为科学的叙事有效。

注意:这个故事最初的标题是《舞台恐惧症》。

迈克尔·舍默Skeptic杂志(www.skeptic.com)的出版商,也是查普曼大学的总统学者。他的新书是《人间天堂:对来世、永生和乌托邦的科学探索》(亨利·霍尔特出版社,2018 年)。

更多作者:迈克尔·舍默
大众科学杂志第 299 卷第 5 期本文最初以 “悲伤的五大谬论:驳斥心理阶段” 为标题发表于大众科学杂志第 299 卷第 5 期(
doi:10.1038/scientificamerican112008-3zjWHlR3ijj6eSecqUlv4r
© .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