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任何其他形式的疗法都无反应的重度抑郁症,可以通过刺激大脑深处的区域来缓解或逆转。现在,首个针对该程序的安慰剂对照研究表明,这些反应可以长期维持。
神经学家海伦·梅伯格在佐治亚州亚特兰大的埃默里大学,对十名患有重度抑郁症和七名患有双相情感障碍或躁郁症的患者进行了跟踪研究,这些患者的大脑胼胝体下扣带回白质植入了电极装置,并持续受到刺激。
在研究中达到两年时间点的十二名患者中,除一人外,所有人都已完全摆脱抑郁症或仅有轻微症状。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 通过购买订阅,您将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能够继续存在。
对于习惯于看到重度抑郁症患者对抗抑郁药或认知疗法无反应——或无法维持反应——的精神科医生来说,这些结果似乎近乎奇迹。
设计控制
德国波恩大学的精神病学家托马斯·施莱普弗说:“这几乎令人毛骨悚然。”他说,他在对五个难治性抑郁症患者进行伏隔核脑区深脑刺激(DBS)后,也看到了类似的长期效果。
尽管如此,DBS 绝不是治疗抑郁症的快速解决方案。它不仅涉及侵入性脑外科手术,而且康复通常很缓慢。“在我们的研究中,我们发现许多患者在最初几个月根本没有好转——但在刺激一年或更长时间后,他们开始有反应,”梅伯格说。她还指出,这也不是一种治愈方法,因为如果停止对他们的电极进行刺激,患者很快就会恢复到完全发作的抑郁症状态。
她说:“我们特别高兴地看到双相情感障碍患者和单相情感障碍患者的反应一样好,因为双相情感障碍是出了名的难治。” 到目前为止,几乎所有关于 DBS 治疗抑郁症的研究都涉及重度抑郁症患者。
很难为 DBS 设计适当的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因为假手术在伦理上是不可接受的。但在梅伯格的研究中,患者被告知,在手术后立即将他们随机分配到两个治疗组,一组接受立即刺激,另一组仅在四周后接受刺激。事实上,他们在这段时间内都没有受到刺激。患者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安慰剂效应。
由两家电极制造商在北美和欧洲的多个中心进行的涉及数百名患者的安慰剂对照 3 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中,但这些结果将在几年后才会公布。
与此同时,梅伯格等人的学术研究将确立程序必要的微调。“过去十年最大的突破之一是人们认识到抑郁症是一种脑网络疾病,”施莱普弗说。他说,DBS 涉及刺激不同脑区之间运行的性能不佳的网络,而胼胝体下扣带回和伏隔核都是同一网络的一部分。“但我们仍在网络中寻找最佳靶点,一个可能有助于加快康复速度的靶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