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所有将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区分开来的特征中,与智力相关的特征尤其引起学者和普通民众的兴趣。这种迷恋是恰如其分的。毕竟,有什么比渴望了解我们硕大、好奇、自恋的大脑是如何进化而来的更具人类独特性呢?话虽如此,这个故事的很多部分仍然完全未知,一项新研究的结果表明,科学家们认为他们知道的一些事情可能实际上需要修正。
根据一种关于人类认知能力的流行观点,我们将人类与其他灵长类动物区分开来的大部分特征可以归因于人类进化过程中大脑额叶皮层的不成比例的扩大。但是,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的 Katerina Semendeferi 和她的同事们表示,传统上用于支持这一论点的证据来自小型研究,这些研究在许多情况下不包括来自猿类(我们最亲近的亲属)的数据。此外,这些研究在定义皮层区域的方式上各不相同。
该团队自身的研究结果,详见《自然神经科学》杂志的最新一期,得出了截然不同的结论。研究人员使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获得了 15 只活着的类人猿、4 只小型猿、5 只猴子和 10 个人类的大脑扫描图——样本量大于以往研究中使用的任何样本量,以往的研究观察的是已故个体的大脑。他们发现,事实上,“人类额叶皮层的大小与人类大小的灵长类动物大脑的预期大小相当。”也就是说,相对而言,人类额叶皮层的大小与类人猿额叶皮层的大小相当,而不是更大。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将有助于确保未来能够继续发布关于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思想的具有影响力的报道。
研究人员指出,然而,他们的研究结果并不一定意味着额叶皮层在人类认知特化中的重要性不如之前的研究表明的那样。“额叶皮层可以在不经历不成比例的整体尺寸增加的情况下支持人类杰出的认知能力,”他们写道。可能是重组使得某些皮层区域能够以牺牲其他区域为代价而生长,从而保持相同的总体尺寸。或者,作者提出,大脑回路的修改可能导致这些皮层区域之间更丰富的互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