朴茨茅斯大学比较发展心理学讲师金·A·巴德解释道。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而且措辞非常恰当。人类是灵长类动物,在其他灵长类动物的进化背景下考虑我们的行为非常重要。但同样有必要定义我们所说的“哭泣”是什么意思。如果将哭泣定义为眼泪从眼睛里流出的行为,那么简单来说,答案是肯定的:眼泪似乎是灵长类动物中人类独有的。然而,更有趣和复杂的答案是关于哭泣在情感、情感表达和/或感觉方面的意义。
我们可以从两种方式来思考哭泣:作为一种情感表达,带有或不带有感觉(例如,悲伤、痛苦或疼痛),或者作为一种交流信号(例如,婴儿的旺盛健康,或者带有交流意图,以邀请照顾和/或安慰)。在情感表达方面,哭泣可能包括任何或所有痛苦的行为指标(例如,发声、身体动作和面部表情),或悲伤的指标(例如,包括耸拉肩膀的沮丧身体姿势),或疼痛的指标。哭泣作为一种情感表达,已被用来描述许多灵长类动物的发声,包括松鼠猴的咕咕声和黑猩猩的呜咽声和尖叫声。哭泣也被用来描述猴子和猿类幼崽在断奶时,以及当它们与母亲分离时(无论是暂时的,因为看不到母亲,还是永久的,因为母亲去世)的发声。
支持科学新闻报道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请考虑通过以下方式支持我们屡获殊荣的新闻报道: 订阅。通过购买订阅,您正在帮助确保有关塑造我们当今世界的发现和想法的具有影响力的故事的未来。
科学家们在试图理解其他灵长类动物的行为时,通常会尽量避免对人类行为的解释进行归因。在涉及情感时尤其如此。事实上,有些研究人员不会对其他灵长类动物使用任何人性化的词语,而将情感术语留给人类独用。有些人否认其他灵长类动物有感觉。然而,大多数人采取保守的立场,认为很难判断它们是否真的有感觉。此外,如果它们确实有感觉,也很难辨别它们是否感觉到了任何类似于我们感觉的东西。因此,许多科学家在指代非人类时避免使用“哭泣”这个词,而更喜欢谈论痛苦的发声,或描述声音的声学特性。
总而言之,如果我们将哭泣定义为含泪抽泣,那么我们知道人类是唯一会哭的灵长类动物。如果我们将哭泣定义为发出与痛苦情况同时发生的叫声,那么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大多数猴子和猿类都会哭,尤其是幼崽。如果我们真正想问的是人类是否是唯一会感到悲伤的灵长类动物,那么我们不知道答案。 尚未。
答案最初发布于 2003 年 6 月 16 日。